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唯分數論

鎖定
唯分數論即只注重考試成績,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唯分數論”是當前中國高考、中考招生制度的基本特徵。“唯分數論”導致高中、初中教育異化,抹殺學生個性,同時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實現。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此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分類考試、自選科目、綜合評價、雙向選擇和多元錄取等措施,使對人才的評價更具多樣性和綜合性,實現了對“唯分數論”的超越。
中文名
唯分數論 [1] 
定    義
只注重考試成績,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唯分數論轉變

教育部2016年9月2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體細節。根據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簡稱中考改革)。這次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一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重在改變目前高中招生將部分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唯一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
推進中考改革的出發點和目標,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接受高質量、全面的義務教育,並享有公平的升學機會。這次《指導意見》所設計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就是力圖在學、考、招結合上下工夫,希望通過考試評價改革,引導所有學校重視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1] 

唯分數論表現

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唯分數論,具體表現為:有的義務教育學校,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問題。簡單説就是中考、高考要考(計入總分)的科目,學校就將其作為重點學科高度重視,而不考(或不計入總分)的科目,就將其視為“副科”邊緣化。與升學無關的美育、勞動教育體育,都被一些學校和家庭漠視。本來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要求,“開齊開足”所有課程,是學校的本分,可是,這在一些學校卻是很難完成的任務,音體美課被擠佔是常事。
當下的教育機構裏,“唯分數論”氾濫成災,考試分數不僅成為老師考核學生的標準,更是學校行政單位對教師的考核標準。學校實行績效工資,教師的工資與學生成績的“四率一分”(及格率優秀率、高分率、低分率、平均分)直接掛鈎,導致學校老師壓力大,最終發生“連鎖反應”,分數高低直接關係到工資高低,自然催化了老師的不負責行為。 [1] 

唯分數論解決方法

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在中考錄取中發揮作用,這對打破唯分數論更為重要,這也是在進一步推進中考改革時必須深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方法有二。
一是推廣中國部分地方中考的做法,這也是這次《指導意見》所倡導的,即在中考中把綜合素質評價摺合為分數納入中考錄取,這可引導學校、學生、家長在一定程度上關注綜合素質評價。但如何做到客觀、寫實、具有個性,將直接影響到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發揮。做到這些需要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同時實行學校的現代治理。學校自主辦學可培養更具個性的學生;實行現代治理,會讓綜合素質評價透明、公正,具有公信力。總體看來,目前各地中考中綜合素質評價分值並不高,且大多數學生都是差不多的等級,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受關注的程度遠不及其他中考科目。
二是推進部分高中學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尤其在取消藝術、體育競賽中考加分之後,要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之外,重視綜合素質發展,需要加大高中學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力度。這次《指導意見》也提到,要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給予有條件的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這方面改革推進的深入程度,將直接影響綜合素質評價推進的深度。 從長遠看,中國基礎教育要全面消除“唯分數論”,扭轉“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學什麼”的應試局面,還需要按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所提到的“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深入推進中高考制度改革,這就需要落實學校的自主招生權,最終實現中學自主、多元辦學。 [1] 
2022年7月5日,在教育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普通高中基本建立起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將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髮展等方面作為重要評價內容,明確了關鍵指標和考查要點,建立了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質量評價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促進持續提高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