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俑

鎖定
唐俑是唐代時製作的用來代替人殉的人像。商代和西周流行殘酷、野蠻的人殉。一個奴隸主死了,要用許多奴隸活生生地殉葬。隨着奴隸制度的衰亡和封建制度的興起,這種人殉的情況就改為用陶塑、木雕的人像——俑來代替活人殉葬。絕大部分的俑都是用來表現統治者生前的權勢和享樂生活,而這又只能通過為他們服務的各種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具有生活氣息濃厚、形象生動活潑等特點。 俑的出現,無疑是對社會的一個進步。
中文名
唐俑
材    質
泥土
緣    由
流行殘酷、野蠻的人殉
時    代
商代和西周

唐俑1. 唐俑的定義

唐俑中以唐三彩最廣為人知,但其實在唐三彩盛行之前,還有素陶俑、彩繪陶俑等,唐俑結合了許多中國繪畫及雕塑技法。唐俑並非每件都手工製作,很多是運用模具。由出土文物來看,可略分為樂舞俑、女俑、胡人俑鎮墓獸

唐俑1.1歷史

唐代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面最為鼎盛的一個朝代。唐代的大一統局面是促進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重要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凡舉國家統一的朝代都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唐代的陶瓷普遍上被分為三個時期:聯繫北朝和隋代的初唐陶瓷器武周開元天寶的盛唐陶瓷及唐末五代以迄宋的中晚唐陶瓷器三個時期。國家的安定有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富足的經濟基礎使人們在各個領域能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而為用於厚葬的陶俑提供了大量製造的物質基礎。

唐俑1.2特色

唐俑最大的特點在於形象塑造的神妙上。通過多樣的手法與技巧,造就了一個個形體優美、比例準確,表情生動的藝術形象。唐俑也吸收了外來的美術造型手法,注意強調結構的起伏和形體的凹凸。唐代的人俑具有體態強健、精神奮發、飽滿自信的特點。雖説俑是作為陪葬用品,大多社會地位低下,但唐俑向我們展現了在盛世中人們的精神面貌,體現人人追求獨立平等、絲毫沒有半點奴氣的形象。

唐俑2. 俑的製作技術

雖然唐俑中以唐三彩最廣為人知,但其實在唐三彩盛行之前,還有素陶俑、彩繪陶俑等。素陶俑是在低温燒製下一次成型,彩繪陶俑為一次燒製後彩繪加工,再到彩繪釉俑的一次燒製彩繪掛釉後再次入窯燒製。
彩繪釉俑在燒製過程中,為了達到堅固耐用、色彩豐富等一系列的藝術要求,在燒製時就用的氧化物作為溶劑,以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使各種着色金屬氧化物溶融於鉛釉中並向四方擴散和流動,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斑駁燦爛的彩色釉。
在唐俑上,我們也可發現許多中國繪畫上的技法與雕塑技法的結合。尤其是在陶俑的衣服上,工匠利用了許多的陰線紋以及陽線紋,線條流暢自如、疏密相間,使得大多數的雕塑衣褶更為生動。唐俑多為捏塑雕刻印模而製成。在許多的人俑、動物造型以及他們的身上的附件,都是分段塑好,再連接上的。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模具。
唐代陶俑是融雕塑、繪畫、陶藝為一體的藝術結晶,唐代雕塑匠師在豐富熟練的雕塑手法中融進了許多的繪畫元素,使唐代陶俑不僅具有立體形象的體積感,還具有繪畫般的筆墨情趣以及色彩美感。

唐俑3. 模具的運用

唐俑並非每件都一一製作,而是運用模具而進行製作。即是人俑頭部或臂肘等部位以另模製成後再和俑身接合的成形方式,使得陶俑肢體變化多端,另一方面讓工匠節省時間與勞力。除此之外,由於模具的使用各工房得以各製作俑,因此節省了長距離的運送之必要性,而減少了運送過程中的損傷概率。
俑的製作首先自母模(內模)的製作開始,工匠雕刻製作母模的形狀,以燒成後的母模而能製作出多數的範具(外模)。工匠透過各部位的模具搭配而製作俑,因此雖是不同的俑,但我們能看出其兩件俑之臉部或姿態有類似的情況。據謝明良,自江西永修縣茅崗村唐墓出土的三彩胡人俑的造型為與在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Art Gallary of Ontario)收藏的一件三彩胡人俑幾乎完全一致。這表示兩者使用同一個範具而模製成形的。謝明良,〈唐俑札記 ── 想像製作情境〉,

唐俑4.不同類型的俑

唐俑4.1樂舞俑

唐代樂舞是在繼承魏晉南北朝以及隋代樂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此外,唐代也融合了外來音樂舞蹈的元素,因而達到中國古代樂舞史上的高峯。樂舞俑是唐俑中最具特點、活優美的一種類型。樂舞俑中有男有女,其中樂俑及説唱俑以男性居多、而舞俑則多為女性。樂舞俑有的手持樂器、有的翩翩起舞,體態婀娜多姿、裝扮豐富多彩,神態優美動人。這種形象足以説明藝術匠師們從生活中抓取藝術形象的高超能力與表現能力。

唐俑4.2女俑

唐代女俑主要有三種形象:貴族婦女、侍女、藝伎,而勞動婦女的形象較為少見。一般女俑的色彩淡雅、流動自然、釉面光亮,富有古典美的浪漫情調,充分表現了女性柔美的性格。
一般的女俑頭梳高髻、面頰圓潤豐滿、五官清秀、神態安詳,是盛唐宮廷婦女的典型形象。唐代的女性以胖為美、雍容富態、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導性標準。比起漢代女俑,唐代的女俑人體比例更加準確、人物表情俞益豐富。為了攝取神態,女俑的形像都很簡練,追求形神與情思的結合。

唐俑4.3胡人俑

在唐俑中也有大部分五官深邃,其坐騎為駱駝的人俑。此類的俑展現出唐代橫跨歐亞大陸的聯接,而為了營造出絢麗的視覺效果,鮮亮的彩釉可能因此而發展並取代了釉上加彩。俑與容器作為陪葬品中的另一個面向也很重要,也就是其在墓葬與死後世界的脈絡。透過這些嶄新與鮮活的瓷器,展現出墓主與西安以西的世界的聯繫。

唐俑4.4鎮墓獸

鎮墓獸是在陪葬用品中的辟邪物。唐代的鎮墓獸多為彩繪或三彩的陶器,有獨角獸與雙角獸兩種。他們的外型是人、獸及鳥的綜合體。這些鎮墓獸均置於墓穴的壁龕或通道口,並且左右相對,像門神一般。由此也可發現唐代的宗教信仰之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