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代製茶

鎖定
中國唐代的茶葉製作以蒸青團茶為主。
中文名
唐代製茶
外文名
Tea manufacture in Tangdynasty
前期,飲茶如同喝菜湯,製法粗糙。唐代皮日休《茶中雜詠》:“稱茗飲者,必渾而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中唐以後,飲者講究,製茶方法求精。唐代陸羽《茶經?三之造》:“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先將採下的鮮葉,在甑釜中蒸,再用杵臼搗碎,爾後拍製成團餅,最後將團餅茶穿起來焙乾、封存。拍制有一定規承:規為鐵製,或方或圓;承又稱台或砧,常以石為之,及為制團茶或餅茶之法。《茶經?六之飲》:“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惟以團餅茶為主,少數地方,也有蒸而不搗或搗而不拍的散茶和末茶。個別地方還有炒青茶。唐代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