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品牌城市

鎖定
品牌城市是按照《品牌評價城市國家標準和國家部委官方數據計算出來的前100內的城市,它有9字特點,即“張五宜、國際範、討人喜”。張即張揚特色;五宜即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遊;國際範指城市發展要有世界格局和眼界。越民族,越世界,走差異化之路。 [1] 
中文名
品牌城市
外文名
BRAND CITIES
“音樂之都”維也納、“時裝之都”巴黎……提起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城市,總會想到一些在全球範圍內有較高辨識度和知名度的特色文化標籤。我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成效較大,但也面臨一些目標趨同、功能重複、產業同構、形象單一等重大問題,“千城一面”現象越來越引起反思。就品牌城市以及如何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城市問題,中國質量報專門採訪了國家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秘書長、《品牌評價城市》國家標準起草人、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社副總編輯常量。
常量解釋,品牌城市是按照《品牌評價城市》國家標準和國家部委官方數據計算出來的前100內的城市,它有9字特點,即“張五宜、國際範、討人喜”。張即張揚特色,定位清晰;五宜即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遊;國際範即城市發展要有世界格局和眼界。越民族,越世界,走差異化之路。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要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各具特色”,最終形成“中國特色”,進而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一條重要路徑是挖掘城市特色資源,加強城市主題品牌建設,創建中國品牌城市。《品牌評價城市》國標就是按照中央精神和世界公認的品牌五要素理論(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質量、服務、技術創新)制定的。提出中國品牌城市概念,旨在與世界接軌,讓各國人民喜歡中國城市,進而來旅遊與合作。
“品牌城市的品牌是褒義詞,充滿温情。美譽度優於知名度,偏愛度優於美譽度。名城不一定是品牌城市,贏得尊重與合作,才是品牌的終極目的。”常量認為,我國許多城市的定位固守宏觀的區域功能規劃,如金融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等,或使用概念寬泛、含義模糊的宏大詞語,如生態城市、園林城市、智慧城市等,趨於同質化,缺乏辨識度。而特色資源可以做到局部為王,才是中國品牌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城市品牌評價不僅僅是這種專屬冠名定性評選,更側重於定量性評價。城市每年的分數不同,名次不同,可反映城市的發展變化,便於書記、市長找位置。與以往城市主動申報某某城市稱號不同,城市品牌評價是主動評價。城市不申報,亦能通過官方數據進行測評打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