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施廷

鎖定
周施廷,Chow, Sze-Ting,香港藉。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在香港接受中小學教育,2005年畢業於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2012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主要從事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德國史研究。 [1] 
中文名
周施廷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德國史研究
教學職稱
副教授
一、工作經歷:
2012年9月~2016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2016年8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2017年8月~2018年1月: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訪問學者
(Divinity School, Yale University, Visiting Fellow)
2018年1月~2月: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
(Faculty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Visiting Scholar)
2018年7月~9月: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院,訪問學者
(Theologische Fakultät,Universität Heidelberg, Gastwissenschaftlerin)
二、學術論文:
1. 《宗教改革時期德國維滕貝格大學的醫學教育》,《歷史教學》,2018年4月下半月刊。
2. “Animals and Monsters in Woodcuts of German Refor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 No. 10, 2016, pp. 95-104.
3.《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時期的瘟疫救治》,《貴州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
4.《重新認識文藝復興時期的四篇<君主論>》,《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5.《新教改革與修女還俗----以明斯特貝格的修女烏蘇拉為例》,《史學集刊》,2016年02期。
6.《克拉納赫與馬丁·路德肖像畫》,《美術學研究》,2015年第4輯。
7.《第三屆全國文藝復興思想論壇召開》,《光明日報》,2015年11月28日。
8.《修女的赤貧與修道:<聖佳蘭修道院院規>初探》,《歷史教學》,2015年11期下半月刊 。
9.《全球化進程中文明重心的轉移》(第二作者),《人民論壇》,2015年10月中。
10.《德國的興衰與沉浮:從歷史到未來》(第二作者),《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年8月上。
11.《知識分子的信仰、大義與家國情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學家們》(第二作者),《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5年8月上(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轉載)。
12.“The Reformation and Modern German Medicine”,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ume 48, Issue 2, 2015 (A&HCI).
13.《宗教改革運動中的“宗教寬容”——紐倫堡新教政府調整宗教政策問題辨析》,《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14.《紙上兵戈——宗教改革中的圖文論戰》(第二作者),《紙向何方:上海博物館“紙文化”系列講座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5.《刻刀硝煙:宗教改革時期的“另類”宣傳戰》,《中國社會科學報》,歷史學版,2014年5月21日。
16.《帝國城市紐倫堡的新教婚姻改革》,《歷史教學》,2014年5月下半月刊。
17.《邁向近代德國社會保障體系:論16世紀紐倫堡慈善和社會救濟制度改革》,《世界歷史》,2013年第6期。
18.《斯賓格勒與紐倫堡的“路德小組”》,《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
19.《宗教改革時期紐倫堡的修道院改革》,《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
20.《丟勒與故鄉紐倫堡的市民文化》,《文化藝術研究》,2013年第6期。
21.《但丁的政治價值與文化價值——薄伽丘《但丁傳》略論》,《歷史教學》,2012年第4期。
22.《路德新教宣傳的策略及其作用》,《史學月刊》, 2012年第3期.
23.《斯賓格勒和紐倫堡宗教改革――淺析宗教改革關鍵時刻知識精英的政治作用》, 載北京大學《燕園史學》第20期,2011年。
24.《關於但丁“文藝復興先驅”的三次大辯論及其政治意義》,《世界歷史》, 2009年第3期。
25.《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木刻宣傳版畫中所反映的路德形象》,《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
26.《流動着的永恆——見於法雍木乃伊肖像畫上的埃及生命主題置換》,《文化藝術研究》,2008年第1期。
三、專著:
1.《信仰與生活:16世紀德國紐倫堡的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四、譯著:
1.圭恰迪尼:《格言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2.薄伽丘:《但丁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3.馬丁·路德:《馬丁路德桌邊談話錄》(參與翻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五、國際學術研討會:
1.2014年6月28日-7月19日,獲哈佛大學全款資助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哈佛大學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參加研討會:
“Space in Renaissance Italy”,Villa I Tatti, Harvard Universit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Italian Renaissance Studies, Florence, Italy, 28 June-19 July 2014 (fully funded).
六、學術會議:
1.“Johannes Bugenhagen and Medical Reform during the Reformation”, Sixteenth Century Annual Conference, Milwaukee, United States, 26-28 Oct 2017.
2.“Plague and Healing in the Lutheran Wittenberg”, Seventh Annual RefoRC Conference, LEUCOREA, 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 Lutherstadt Wittenberg, Germany, 10-12 May 2017.
3.《新教改革與修女還俗》,中國德國史研究會2016年年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2016年10月28-30日。
4.《彼得拉克與<幸運與背運的救治>的翻譯》,“歐洲文藝復興及其歷史啓示”學術研討會,中國國際文化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2015年10月20日 。
5.《命運的兩面性:彼特拉克的倫理觀初探》,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2015年年會,徐州,2015年10月19日。
6."Absolute Poverty and Convent Life: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lare of Assisi and Agnes of Prague",Between Empires: Ruptur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eking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Beijing, 28 June, 2015.
7.《路德宗教改革時期的毒煙、瘟疫與醫藥》,中國德國史研究會2014年年會“德國史學術前沿與中國德國史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湖南大學,2014年11月8日。
8.“Poisonous Fumes, Plague and Medicine in the Lutheran Reformation”,Reformation Studies Colloquium, Murray Edwards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10-12 September 2014.
9.“Antichrist and Animals: Images reflected in the Protestant Woodcuts during the Reformation”, the panel of “Prophecies and Print” ofRevisiting Early Modern Prophecies (c 1500-c1815),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 26-28 June 2014.
10.“Monsters and Propaganda in the German Reformation Woodcuts”,(Un)expected Animals in (Un)expected Places in the Middle Ages and Early Modern Period,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Kentucky, United Kingdom, 6-7 May 2014.
11.“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uicciardini’sRicordiand His Encounter with Machiavelli”, the panel of “Studies in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in China: New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Villa I Tatti, The 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Italian Renaissance Studies, Shanghai Center, 24-25 October 2013.
12.《斯賓格勒和紐倫堡宗教改革——淺析宗教改革關鍵時刻知識精英的政治作用》,中國德國史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德國曆史:宗教與社會”研討會,山東大學,2012年9月14日。
七、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宗教改革時期的修女還俗與家庭迴歸研究”,項目號15CSS008, 2015-,主持人,進行中。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宗教改革與德國近代醫學起源研究”,項目號14YJC770046,2014-,主持人,進行中。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德國史專題研究(五卷本)”,項目批准號13AZD041,負責獨著第一卷《德意志史:古代中世紀卷》,主要參加人,進行中。
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德國宗教改革時期國家與教會關係變遷研究”,項目批准號12BSS028,參加人,進行中。
5.中國人民大學年度新教師啓動金項目:“市民的宗教改革:紐倫堡知識精英的政治作用”,2012-2013,項目號14YJC770046,主持人,已結項。
6.中國人民大學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國際期刊論文發表培育項目:“宗教改革與近代醫療觀的起源”,項目號13XNF043,2013-,主持人,進行中。
八、教授課程:
1.基督教與西方文化
2.德國社會與文化
3.歐洲藝術史
4.西歐名著選讀
5.宗教改革史研究(研究生課)
6.馬丁路德研究(研究生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