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科斯戰役

鎖定
呂科斯戰役是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中發生於羅馬和本都王國的一次戰役,最終以本都王國失敗告終,至此拉開了本都王國滅亡的序幕。
名    稱
呂科斯戰役
發生時間
公元前 66年
地    點
弗裏吉亞境內的呂科斯河畔
參戰方
羅馬共和國,本都王國
結    果
羅馬獲勝
參戰方兵力
羅馬5萬以上,本都不足4萬
主要指揮官
龐培;米特拉達梯六世
戰爭結果
本都王國戰敗

呂科斯戰役戰爭背景

澤拉戰役後 羅馬的東方駐軍也變得士氣低落 澤拉戰役後 羅馬的東方駐軍也變得士氣低落
米特拉達梯六世澤拉之戰擊敗羅馬軍後,早在公元前67年冬季,原本順風順水的羅馬駐軍已在東方戰場變得舉步維艱。盧庫魯斯麾下的部隊,因懼怕後勤斷絕而被迫從兩河流域撤退。除繼續駐紮在卡帕多西亞協防盟友,已不再有實施其他行動的可能。不少士兵因戰爭延期而怨聲載道,幾乎到了要策動兵變地步。作為對手的米特拉達梯,則已成功奪回了本都王國控制權。
此時,更多的麻煩來自南方海面。由於海軍力量早早崩潰,本都人轉而收買和發動大量海盜干擾國際航運。這些船隊利用羅馬的無暇東顧與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在各港口之間橫行無阻。加上有周遭地區的長期戰亂,讓不少人口破產逃難,使得潛在兵源非常易於招募。最終,其勢力從奇裏乞亞海岸迅速擴散,最遠甚至抵達意大利西班牙海岸。許多城鎮因無力自保,被迫委身於海盜集團,進而讓這支非正規武裝發展出類似正規軍的龐大艦隊和維持體系。
羅馬共和國被迫出動12萬兵力剿滅海盜集團 羅馬共和國被迫出動12萬兵力剿滅海盜集團

呂科斯戰役戰爭起因

羅馬當局被迫施展自己的強大動員能力。他們將120000人的海陸軍士兵交給龐貝,並輔以數百艘大小戰艦幫助運輸,誓要將海盜與其幕後支持者們都消除乾淨。由於意大利的內鬥已經趨於平息,讓共和國有足夠精力應付這個問題。龐貝也得以從容分配兵力,將艦隊和士兵都調配到特定海岸。利用每個戰場的數量優勢,將海盜們限制在各自的常駐港口。然後再採取強攻大型據點等方式,徹底抹除搗亂者們的力量根源。
結果,羅馬的掃蕩行動迅速收到奇效。許多城鎮面臨大軍壓境,迅速宣佈倒向共和國當局。至於被迫入夥的海盜成員,也幾乎沒有多少抵抗意志。由他們交出的大量艦船和武器,又反過來強化羅馬在東方海岸的力量存在。至此,不僅米特拉達梯的外圍戰略迅速破產,羅馬軍隊在亞洲戰場的後勤運力也不再有任何阻礙。
迅速剿滅海盜 讓年輕的龐貝嶄露頭角 迅速剿滅海盜 讓年輕的龐貝嶄露頭角

呂科斯戰役戰爭過程

呂科斯戰役初期登陸

龐貝與大批援軍抵達 無疑是判了本都王國死刑 龐貝與大批援軍抵達 無疑是判了本都王國死刑
公元前66年,龐貝率領近10個軍團登陸小亞細亞半島,正式開啓對本都的陸上攻勢。由於盧庫魯斯麾下的老兵已被成批遣散,這些新募軍團便成為摧垮東方帝國的主心骨力量。雖然其主力步兵就多達50000人,但依靠周遭所有國家的支持,已基本不用擔心出現後勤困難。
相比羅馬軍隊的從容,米特拉達梯麾下的本都新軍則是困難重重。在前兩年的反覆拉鋸中,原本富庶的本都鄉村慘遭對手蹂躪,已無法像過去那樣提供充沛物資。作為重要盟友的亞美尼亞,正因之前的對羅馬戰敗而陷入內鬥,也無力為姻親盟邦輸出支援。而東方式宮廷的潛在內鬥,又讓兒子馬查理特控制的博斯普魯斯王國態度曖昧,不再對老爹的戰爭事業無條件付出。
本都的新式軍隊已大量減少 不再對羅馬保持兵力優勢 本都的新式軍隊已大量減少 不再對羅馬保持兵力優勢
本都國王自己的暴虐作風,又讓軍隊每到一處就化身為劫掠財產和壯丁的蝗蟲。其結果,就是逼得幾乎所有半島居民都對其發動抵制。因此,儘管總兵力已壓縮到不足40000人水平,依然需要時刻關注囊中的極少儲備。
作為應對之策,米特拉達梯在羅馬人搞定海盜問題前,就率軍衝入奇裏乞亞境內。儘管當地一直在數次戰爭為其提供傭兵部隊,依然不能避免遭本都軍隊的劫掠。許多無法立刻帶走的糧草,也被東方暴君下令立即焚燬。這種只顧眼前局勢的短視之舉,也註定了區域內各城市在隨後的迅速倒向羅馬。何況到龐貝的主力軍抵達為止,通過劫掠獲得的物資又已經不夠自己消耗。
本都的騎兵質量 也隨戰爭持續而慢慢衰退 本都的騎兵質量 也隨戰爭持續而慢慢衰退

呂科斯戰役雙方對峙

於是,詭異的相互包抄戰略就在兩軍之間展開。米特拉達梯始終將主力放置在本都與卡帕多西亞之間紮營,力圖消耗對手可得的潛在資源,並分擔己方的後勤壓力。龐貝索性將大型設防營地建立在敵軍與其本土的道路之間,以另一種方式將對手吸引在原地。
到了戰爭的這個階段,本都的騎兵優勢已大不如前。大量黑海沿岸的僱傭牧民,取代了原先的希臘-波斯裔貴族,也造成整體戰力的削弱。龐貝的部隊則有大批來自意大利、西班牙、馬其頓和小亞細亞的本土同盟,在騎兵的數量與質量上都有顯著改善。再加上設防營地與押運武裝給力,讓米特拉達梯的截糧道計劃不能得逞。
不斷強化的羅馬騎兵 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弱不禁風 不斷強化的羅馬騎兵 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弱不禁風
長此以往,更靠本土的東方大軍便再次面臨糧食短缺。本都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可用資源已少之又少。加上龐貝選擇的刁鑽紮營位置,讓自己很難安全退回本土重振。對手卻可以安坐營內,依靠滿布地中海的大型船隊和同盟民夫,享用來自各地的優質口糧。
無奈之下,米特拉達梯決定反其道而行,迅速下令全軍拔營南下。利用龐貝對自己的追擊,將戰場從本都邊緣移開。一路上不斷橫徵暴斂,並逐步朝最富庶的愛琴海沿岸推進。每當羅馬的少量尖兵靠近,就會被其部署的騎兵後衞驅逐。一直到弗裏吉亞境內,才再次出現新的對峙局面。
機動追逐中 本都人始終依靠騎兵遲緩對手 機動追逐中 本都人始終依靠騎兵遲緩對手
米特拉達梯只能選擇在半封閉環境內駐紮 米特拉達梯只能選擇在半封閉環境內駐紮

呂科斯戰役營地死局

由於周遭城市的普遍抵制,米特拉達梯只能選擇在曠野中的呂科斯河附近設立基地。他麾下的步兵已經因戰損、逃亡和疾病,減少到30000人左右。其中還有許多裝備不良的複合弓射手,無法在近戰中對抗精鋭的軍團士兵。因此,他特意選擇在毗鄰河流的小型山谷駐足,利用地形優勢拱衞自己。
羅馬軍營則位於開闊地上,除了有更多活動空間,也在實際上封鎖了對手去路。但龐貝還是希望儘快將對手吸引出來,在開闊地形下展開最後決鬥。他為此特意派出一些輕裝部隊挑釁本都人,併成功將部分斯基泰牧民吸引出來。當更多敵軍走出山谷加入混戰,羅馬的同盟輕步兵便不斷佯裝潰敗逃跑。然後讓埋伏多時的騎兵從側翼殺到,引發本都方面的巨大傷亡。一些牧民調頭跑向營地,準備找到自己的戰馬再出擊報復。但這個舉動卻在己方營地引起了巨大騷動,讓很多不明所以的士兵覺得友軍已被徹底擊敗。若非米特拉達梯及時派精鋭穩住局面,整個營地可能在當時就因混亂而直接淪陷。
羅馬軍隊的紮營位置合理 佈局也更加先進 羅馬軍隊的紮營位置合理 佈局也更加先進

呂科斯戰役二次強襲

眼看對手的士氣如此低下,龐貝在前哨戰結束後就準備第二次強襲。羅馬人在當天日落後就沒有卸甲休息,等待夜幕降臨掩護自己突擊。本都軍隊由於自信處於安全位置,只有一條主要通道能容納大部隊進入,所以只按日常條例規範作息。然而,看似固若金湯的防禦陣位,實際卻是容易四面遭圍的戰略死地。一旦山谷入口被對手掌控,則大部分人連安全脱離的空間都尋覓不到。
當天晚上,軍團士兵藉助月光前行,悄悄靠近由塹壕和重裝弓箭手防禦的谷口。守軍在他們接近後也有了察覺,並本能地開始射箭還擊。只是由於無法判斷距離,讓大部分箭矢提前落到了羅馬人跟前,幾乎沒有對突擊部隊造成任何實質性損傷。隨着遠程火力減弱,訓練有素的重步兵便高舉盾牌衝刺,瞬間就殺到塹壕內側。重裝弓箭手雖有頭盔、鱗甲護身,卻無法用隨身匕首抵禦劍盾搏擊,便毫無懸念地將重要出入口丟給了對方。
羅馬士兵的集團衝鋒 讓東方對手難以招架 羅馬士兵的集團衝鋒 讓東方對手難以招架

呂科斯戰役戰爭結果

僥倖逃生的本都國王 失去了大部分軍事力量 僥倖逃生的本都國王 失去了大部分軍事力量
一些警惕性較高的本都重步兵也開始出來應戰。但因準備不充分,他們只能三五成羣的以小隊趕來支援,完全敵不過大批湧入的軍團菁英。更多人則從睡夢中驚醒,還來不及披掛完整,就被潰散的同伴裹挾着匯入逃亡者行列。那些需要整頓人馬的騎兵,就更沒有時間對羅馬人發起反撲。毀滅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最短時間摧垮了整支本都軍隊。米特拉達梯如往日那樣帶少量菁英騎兵突圍,在混亂中憑高強武藝逃出生天。另有3000人的山寨軍團也緊隨其後,在突破口被重新關閉前殺出山谷。但更多人卻無此好運,只能在近乎完全封閉的山谷內慘遭屠戮。
生涯後期的本都國王 只能經常率領騎兵衝出重圍 生涯後期的本都國王 只能經常率領騎兵衝出重圍

呂科斯戰役戰爭影響

這場持續時間不長的呂科斯戰役,幾乎註定了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的結局。本都君主失去了他好不容易重組的新式軍隊,也被所有勢力判定為徹底失敗者。儘管他還將為自己的夢想再掙扎幾年,卻已無力鬧出什麼實質性的威脅。相反,整個東方世界的大門已向羅馬徹底敞開,新的國際秩序將以最短時間完成構建。留下心高氣傲的東方君主,面臨所有潛在勢力的密集清算。
公元前65年,羅馬軍團再次向北殺入本都王國境內。此前,米特拉達梯希望逃入女婿提格蘭二世亞美尼亞王國境內,卻被後者斷然拒之門外。考慮到自己的國家已無力繼續抵抗,便率領殘軍沿着黑海海岸向北轉移。結果,沿途的希臘城市與土著部落都不再懾於其威嚴,紛紛跑出來羣起攻之。好在本都國王與麾下殘部都是精鋭老兵,才得以過五關斬六將的通過科爾基斯山區。
此後,東方式的宮廷內鬥又在黑海北岸上演。由於當地城市和貴族都不願意繼續為戰爭買單,使得統領當地的馬查理特王子也開始與羅馬方面媾和。結果,米特拉達梯就被設防的刻赤海峽攔住,不能順利到至關重要的克里米亞半島重整旗鼓。最後還是靠着收買斯基泰部落首領和花錢僱傭蠻族部隊,才終於湊出一支艦隊和陸戰兵力,靠着最後的餘威逼着自己兒子自殺,從而在表面上穩住了北方局勢。但這種東方宮廷所固有的深層次裂痕,不會因頂層強權的彈壓而被直接抹除。
北方的博斯普魯斯王國 已經對本都離心離德 北方的博斯普魯斯王國 已經對本都離心離德
在此期間,龐貝正不緊不慢地揮師進攻東方各國。那些曾加入本都和亞美尼亞軍隊高加索山民,在數次一邊倒的對抗後就敗下陣來。分佈在沿海的希臘城市則紛紛向軍團和羅馬艦隊敞開大門,順便也堵住了米特拉達梯可能的反攻路線。東征軍接着衝入亞美尼亞境內,逼迫忙於內戰的提格蘭二世與國內反對派和解,併為戰爭花銷支付高昂的報銷費用。至於那些依靠武力吞併的卡帕多西亞與敍利亞領地,也被勒令強制退還出去。更東方的帕提亞帝國,也第一次與羅馬人有了正式會晤,還落井下石地向亞美尼亞東部發起軍事行動。
然而,龐貝的東方之旅還遠不止如此。數萬羅馬大兵又接着南下敍利亞,進入了復國不久的晚期塞琉古帝國。但早已分崩離析的希臘貴族,已經從亞歷山大的最大遺產繼承者,淪為在安條克城內械鬥的政治黨派。因此遭意圖恢復秩序的羅馬統帥廢黜,並將整個敍利亞變為共和國的一個東方行省。更南方的猶太馬加比王朝阿拉伯部落,也因各自騷動而與軍團兵戎相見。但在不出意外的潰敗後,被有條件的收納為羅馬同盟。最後是遠在埃及托勒密王朝,也被迫恢復向意大利償還貸款。至此,產自尼羅河兩岸的穀物,將被永久擺上羅馬城市民的餐桌。
龐貝的東征 為羅馬瞬間搞定了整個東方前線 龐貝的東征 為羅馬瞬間搞定了整個東方前線
到公元前64年,整個地中海東部已完全被龐貝的軍事遊行所搞定,米特拉達梯卻還在北方籌備自己的復仇大業。他一方面大量招募斯基泰人騎兵加入部隊,又派人到歐洲聯絡色雷斯人高盧人,希望在日後共同出兵,同時進攻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幹和意大利本土。
但在對方完全同意其謀劃前,本都暴君發現自己連眼皮子底下的城市都已控制不住。許多隸屬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希臘城市,紛紛為抵制高額徵税而閉關自守。國王派去擔任税吏和監軍的太監,都會在城中或半島上被市民擊殺。他的軍隊則早已失去了圍攻大城市的財力、技術和兵源。內部反對派還能繼續搬出其他王子,作為取而代之的血統大旗。
米特拉達梯的服毒自殺也沒有能成功 米特拉達梯的服毒自殺也沒有能成功
最終在公元前63年,龐貝的軍隊開始沿着黑海東岸追擊而來。克里米亞半島的希臘城市羣也搬出法那巴祖斯王子,將米特拉達梯限制在亞速海以東的個別要塞。許多先前還笑納政治獻金與公主和親的斯基泰首領,幾乎在同一時間不再給予協助。就連原本一直忠於國王的核心軍隊,也出現了士兵的集體投向羅馬。殘酷的局勢終於讓米特拉達梯感到心灰意冷。他也害怕會在投降後被送到羅馬元老院拉清單,所以選擇以毒藥結束自己的生命。
諷刺的是,由於常年飲用小計量毒素培養抗藥性,這位暴君在服毒後也沒能順利斷氣。最後還是讓身邊的高盧侍衞動手,以短劍終結了自己的曲折人生。儘管這樣的結局總會讓人有些唏噓,但米特拉達梯也是即漢尼拔之後,又一位折騰羅馬幾十年的頑敵。在他死後的幾個世紀內,都不會有類似人物出現。只是相比當初輕啓戰端時的目標明確,他的後半生決策都像是在故意製造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