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鎖定
吳楓,男,漢族,1969年7月生,湖北天門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15] 
吳楓於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任湖北沙市南湖機械總廠技術員;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系,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8月至2002年4月任微軟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2006年9月至2014年1月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11月當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2014年8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5月出任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2019年4月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2021年12月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1-2]  [11-13] 
吳楓致力於人工智能、視頻編碼與通信、多媒體內容分析、多媒體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等研究領域。 [2] 
中文名
吳楓
外文名
Feng W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湖北省天門市
出生日期
1969年7月
畢業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2年當選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吳楓人物經歷

1969年7月,吳楓出生於湖北省天門市。 [1]  [15] 
1988年9月—1992年7月,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2] 
1992年9月—1994年7月,任湖北沙市南湖機械總廠技術員。
1994年9月—1996年7月,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系,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 
1996年9月—1999年8月,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是高文院士。 [12] 
1999年8月—2002年4月,任微軟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 [2] 
2002年4月—2006年9月,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
2006年9月—2014年1月,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2] 
2008年5月—2014年1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11月,當選2013年度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11] 
2014年3月—2019年3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2] 
2014年8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3] 
2017年5月,出任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2] 
2019年2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遴選為第二批“新創講席教授”;同年4月,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 [4] 
2021年12月,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1] 

吳楓主要成就

吳楓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吳楓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網絡流媒體出現之初開始,一直從事該領域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標準化和產業應用研究。針對互聯網中海量多媒體實時流暢傳輸的挑戰,他的研究建立了網絡流媒體的非均勻率失真理論,攻克了網絡流媒體的高效壓縮和精準適配傳輸技術難題。他的技術提案被國際視頻壓縮標準動態圖像專家組第4部分(MPEG-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4)、高級視頻編碼(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高效視頻編碼(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265)等採納,並牽頭制定了IEEE數據壓縮系列標準。他牽頭研發了Windows 7流媒體播放器的實時編解碼器,截至2021年5月安裝次數超過4.5億次;聯合華為研製了全球第一套基於4G網絡的H.265流媒體系統,進一步聯合研製了H.265硬件編解碼器,被華為麒麟芯片採用,截至2021年5月芯片發貨量已超過1億片。發明的網絡流媒體核心技術應用於騰訊會議等各個行業。 [6]  [16] 
  • 學術論文
據2024年5月AMiner平台數據,吳楓在《IEEE彙刊》(IEEE Transactions)、《IEEE無線通信匯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電路與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多媒體建模會議》(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Modeling (MMM))、《IEEE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Proceedings -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等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840多篇,被引24170次,H-index為74。 [14] 
發表時間
文章標題
刊物名稱
2001年
A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progressive fine granularity scalable video coding
《IEEE電路與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09年
Compressive Data Gathering For Large-Sca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CM/IEEE國際移動計算與網絡會議》(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
2010年
Efficient Measurement Generation and Pervasive Sparsity for Compressive Data Gathering
《IEEE無線通信匯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4年
Efficient Parallel Framework for HEVC Motion Estimation on Many-Core Processors
《IEEE電路與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15年
Background Prior Based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via Deep Reconstruction Residual
《IEEE電路與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17年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Post-Processing in HEVC Intra Coding
《多媒體建模會議》(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Modeling (MMM))
2018年
An Iterative BP-CNN Architecture for Channel Decoding
《計算研究存儲庫》(Computing Research Repository (CoRR))
2020年
Multi-Modality Cross Attention Network for Image and Sentence Matching
《IEEE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Proceedings -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參考資料: [14] 
  • 科研獎項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項目
2004年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視頻編碼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對MPEG-4國際標準的貢獻
2006年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高效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及其在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中的應用
2012年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大規模圖像數據處理的理論方法
2015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
2019年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移動高清視頻編碼適配關鍵技術
參考資料: [2] 
  • 授權專利
據2024年5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網站數據,吳楓獲授權中國、美國發明專利158項。 [2] 

吳楓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吳楓在鵬城實驗室(深圳)的學生王逍,2022年5月加入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後成為副教授;聯合培養的研究生陳暢博士,截至2021年8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會議和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並獲得多項國際挑戰賽冠軍,後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成為華為中央研究院諾亞方舟實驗室擔任計算機視覺研究工程師。 [9-10] 
  • 教學獎勵
吳楓曾以排序第一身份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2] 

吳楓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2年11月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2020年11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
2021年5月24日
IEEE CAS Mac Van Valkenburg獎
IEEE電路與系統學會(IEEE CAS)
參考資料: [5]  [11]  [16] 

吳楓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單位
擔任職務
2022年—
電路與系統視頻技術最佳論文獎小組委員會(Awards Committee Chairs)
主席
2021年—
傑出青年作者最佳論文獎小組委員會(Outstanding Young Author Best Paper Award Subcommittee)
成員
2011年
IEEE多媒體信號處理研討會(IEEE MMSP 2011)
程序委員會主席
2010年
IEEE視頻通信與圖像處理會議(IEEE VCIP 2010)
程序委員會主席
2009年
太平洋圖像與視頻會議(PCM 2009)
程序委員會主席
2002年—2004年
中國AVS(《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系列標準的簡稱)視頻編碼組
組長
國家自然基金委信息學部諮詢委員會
專家
教育部科技委學部
委員
科技部2030人工智能重大研究計劃
專家
《IEEE電路與系統視頻技術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
主編
IEEE數據壓縮標準委員會
主席
《IEEE電路與系統視頻技術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TCSVT)
編委
《IEEE多媒體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MM)
編委
《IEEE電路與系統視頻技術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
主編
參考資料: [2-4]  [7] 

吳楓人物評價

吳楓教授是中國網絡流媒體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在網絡流媒體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中國科大新聞網評) [16] 
(吳楓)在多媒體非均勻編碼與通信方面作出了貢獻(contributions in multimedia non-uniform coding and communications)。(IEEE電路與系統學會評) [6] 
(吳楓)在視覺數據壓縮與通信方面作出了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visual data com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