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量心理學

鎖定
向量心理學是勒温拓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勒温以場論為理論基礎,致力於需求系統或心理動力方面的研究,他用拓撲學向量分析的概念來詮釋他在這一研究中的各種心理現象
中文名
向量心理學
外文名
vector psychology
類    型
學科
隸    屬
心理學
來    源
勒温拓撲心理學

目錄

向量心理學簡介

勒温認為,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在一種心理場或“心理生活空間”發生的。心理生活空間包括着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過去、和將來的一切事件,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心理生活中這三個方面的每一方面都能決定任何一個情景下的行為。它是由個體需要組成的,因為這些需要和他的心理環境是互相作用着的 [1]  。勒温用一種數學模式來表示關於“心理生活空間”的概念。他首先用拓撲學來表示關於“心理生活空間”的概念。因為拓撲學不問面積和距離的大小,而以嚴格的非數量的方式來表達空間的內在關係。所以,他就用拓撲學來陳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間的移動,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途徑。其次,勒温為了表達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間移動的方向,他還採用了向量學的向量分析,來陳述心理事件的動力關係及其方向。拓撲學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是以非數量的方式所表達的空間關係來研究空間的變換的。向量學是一門表述空間方向的定性的幾何學。由於拓撲學在解釋心理時間在心理生活空間移動時還缺乏方向性,因此,勒温就利用向量學中“向量分析”來表達其在移動時的方向性。所以,勒温的心理學叫做拓撲心理學,而向量心理學是拓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向量心理學提出者

庫爾特·勒温 [Kurt Lewin 1890.09.09-1947.02.12],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社會心理學的先驅,也是首先將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用於研究動機、人格及團體社會歷程的心理學家。他出生於普魯士波森省的莫吉爾諾鄉村的一箇中產階級猶太家庭,因心臟病突發逝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牛頓維爾(Newtonville)。 [1] 
他是家裏 4 個孩子中的第二個,他的父母經營着一個小雜貨鋪,在鎮外他們還有一個自己的小農場。勒温自小在鄉村長大,熱愛自然。1905 年,全家遷往柏林,不久就進入當地中學並接觸到希臘哲學。1909 年進入弗賴堡大學學習醫學,那時他打算成為一個醫生。不久後即轉入慕尼黑大學學習生物學,後又轉到柏林大學,1910 年開始攻讀心理學哲學博士,成為 C.斯圖姆夫的及門弟子,當時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三位創始人 M.韋特海默、K.考夫卡和 W.柯勒也都是斯圖姆夫的學生。在柏林大學期間,除學習心理學外,他也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他完成了許多關於聯想和動機的重要研究,並開始創建他的場論。1914 年博士畢業,此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 1916 年才獲得博士學位。大戰期間他在德國陸軍作為志願兵服役 4 年,官至陸軍中尉,曾因受傷而獲頒鐵十字勳章。1917 年,他和教師瑪利亞(Maria Landsberg)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這場婚姻維持了 10 年。在 1917 年受傷療養期間,他發表了“戰爭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場論的初步概念。
1921 年他成為柏林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次年任講師,1927 年晉升為教授,在此期間與格式塔心理學派建立聯繫,併成為該學派的積極倡導者。1929 年他參加了在美國耶魯舉行的國際心理學家會議,同年他和蓋特爾德(Gertrud Weiss)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孩子。1932 年應 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學訪問教授 6 個月,任期結束後,因逃避納粹執政後對猶太人的迫害,於 1933 年從德國來到美國定居,1940 年成為美國公民。他先在康奈爾大學任教 2 年,1935 年應聘於愛荷華大學兒童福利研究站工作,指導了一系列關於兒童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由於他在社會心理學中努力研究的優良成果,1944 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並擔任由他創辦的羣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1944 年,勒温的母親逝於德國納粹集中營,3 年後,勒温去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