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名山室

鎖定
名山室,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棋杆村院裏高蓋山上。相傳為漢徐登、趙炳學道飛昇處。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原稱高蓋名山院,五代後唐天成中賜額,民國十五年(1926年)重修。 [1] 
名山室坐南向北,依巖洞架木結構,由大殿、東室(靈龜洞)、西室(血盆洞、觀音洞)等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以宋代木構、男觀音像、石窟造像、宋元古道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聞名,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福建宗教傳播和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1-2] 
2006年5月25日,名山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名山室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棋杆村院裏高蓋山上
所處時代
宋至元
佔地面積
約 3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79-3-28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名山室歷史沿革

唐文德元年(888年),名山室始建,原稱高蓋名山院。 [1] 
五代後唐天成年間,閩王王延鈞賜名“名山室”。 [4] 
民國十五年(1926年),重修。 [1] 
2013年,通廟公路竣工,同年10月,名山室山門石碑坊落成。 [2] 
2019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召開福州古厝保護工作部署會,將永泰名山室安防消防工程納入20項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作中。 [2] 
名山室

名山室建築格局

名山室坐南向北,依巖洞架木結構,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石室分為東室和西室兩部分,所謂“東室”,由靈龜洞、仙君殿(名山室正殿,後部有石洞)、麒麟洞等組成。所謂“西室”,由金水洞(血盆洞)、玄帝洞、觀音洞、雷公洞、玄帝洞、慈航洞等組成。諸巖洞散落在同一側峭壁內,洞口基本朝北。以宋代木構、男觀音像、石窟造像、宋元古道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聞名。 [1-2] 
名山室 名山室

名山室主要建築

名山室仙君殿

仙君殿為名山室正殿,坐南朝北。正殿跨越洞內外,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11米),穿鬥式木構架,單坡頂。大殿前側置鐘鼓樓,門亭飛檐翹角,大門楷書“名山室”。大門前側有一座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的飛昇閣。殿內尚存宋崇寧二年(1103年)僧曉明為自身和父親延壽和超薦亡母而施捨的石佛座,以及元大德年間的香爐。正殿後側隱於巖洞內,洞內供奉四尊宗師雕像。仙君殿及其附屬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現主體結構為民國年間重建。 [1]  [5] 

名山室靈龜洞

白蓮教造像
白蓮教造像(2張)
靈龜洞位於仙君殿右側,洞壁浮雕一組,為高約2米、寬10餘米的石窟造像。造像為淺浮雕,分宋、元兩期。宋代雕刻殘存“華嚴三聖”像的大象頭部及象鼻等。元代雕刻當是鑿在“華嚴三聖”像磨損之後,有“薩埵那太子捨生飼虎”“太子宣言”“鹿野苑説法”“天人贊鶴”“石佛浮江”等佛教故事系列造像,其中相傳為元代民間信奉的“白蓮菜”的“蓮社七祖”造像,較為罕見。整體構圖較為散亂,造型簡樸,當出自民間工匠之手。這組羣像是大約創作於14世紀的造像,是中國僅存的一處白蓮教摩崖造像遺蹟,填補了中國白蓮教研究的空白。洞內還有佛龕、石觀音、石香爐。名山室佛教故事摩崖造像是研究福建宗教傳播和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 [2]  [5] 

名山室金水洞

金水洞又稱血盆洞,位於仙君殿左側數十米。昔時因石壁上滲出紅色的水,故有此兩種名稱。金水洞坐東向西,寬8.4米,深15.9米,高9米。洞內有一座祖師殿,亭式建築,六根瓜稜形石梭柱支撐屋頂。面闊一間,進深三柱,抬梁式木構架,九脊頂,斗拱形制與華林寺大殿結構相似,其木構件不腐不朽,成為福建省尚存的4處宋代木構之一。殿內石佛須彌座束腰鐫有“祟寧二年二月十一日”等文字。 [2]  [5] 

名山室觀音洞

觀音洞位於金水洞左上側。洞中刻有宋代男身觀音像,道教稱其為“慈航天尊”,中國僅存的兩尊,觀音像高約1米,眉目清秀,祥和端莊,上身前傾,雙手交叉放在像前的石案上;屈膝坐於基座上,足下各蹬一小蓮花。1997年6月,為防止被盜竊,觀音石雕與石香爐從觀音洞移至東室靈龜洞存放。男觀音石雕像為名山室五大奇觀之一,其年代有的説雕刻於宋代,有的説為元代,但從造型及像前香爐題刻推斷,疑與石香爐同時雕制,即雕刻於元代至順庚午(1330年)。現觀音洞內的石觀音為複製品。 [2]  [5] 

名山室歷史文化

  • 相關傳説
相傳為東漢徐登、趙炳隱居處。徐登有女子化為丈夫之説。南朝范曄《後漢書·方術·徐登傳》載:“徐登者,閩中人也(閩中地,今泉州)。本女子,化為丈夫,善為巫術。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登年長,炳師事之。”《三山志》記載:“高蓋名山院,平蓋裏,文德元年(888)置。後唐天成中(926—930),閩王賜額……始後漢時,土人徐登弟兄七人隱於此。”《閩都記》:“高蓋名山院在縣西南二十都高蓋山下。唐文德元年建,五代唐天成中賜額。其山峯巒秀聳,嘗有紫雲如蓋,故名。東、西二石室,有高僧師二人坐化於此。昇仙壇、徐真君祠,漢徐登、趙炳飛昇處。” [5] 
  • 宗教傳播
名山室中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共存的現象較為少見。山下有“名山院”,佛教高僧禪惠曾在此修行。山中有“名山室”道觀,道教高道徐登、趙炳增在此修煉得道。西室建有書齋樓(原於上室坪),廣納學子,既學文又習武。狀元許將、進士陳祥道、禮部侍郎陳暘、名宦黃文煥等在此學習過,成為西區儒教勝地。 [2] 

名山室文物價值

名山室以宋代木構、男觀音像、石窟造像、宋元古道聞名,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福建宗教傳播和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2] 

名山室文物保護

1987年,名山室被永泰縣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 
1991年,名山室被福建省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名山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保護範圍:東至名山室懸崖邊小路,西至書齋樓舊址(上室坪)巖邊105米,南至室頂南面橫路,北至山腳公路。 [2] 

名山室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名山室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棋杆村院裏高蓋山上。 [1]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永泰西高速路口駛出,再沿狹窄的名山室通廟公路盤旋而上,即可到達棋杆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