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科教學

鎖定
合科教學亦稱“集合教學”、“超越分科框架的教學”。20 世紀初產生於德國。這種教學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以奧托為代表。他抨擊在規定的課時內向學生灌輸一定教材的傳統教學法,主張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學習一定的課題,教師作適當的輔導。第二類以萊比錫計劃為代表的小學低年級合科教學。它以鄉土科的直觀教學內容為核心,有機地組合讀、寫、算、體育等練習的內容,教材的排列同兒童生活領域的擴大相適應。第三類以拜恩州紐倫堡學校為代表,它注重潛藏於事物現象中“意義的發現”。 [1] 
中文名
合科教學
別    名
集合教學
別    名
超越分科框架的教學
來源地
德國
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塞茨在 1926 年提出的“教學轉軌論”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人,要提高人本來的創造性,教學就不能僅僅以傳遞知識為目的,而要重視意義的發現,因而必須轉軌為追求心靈的世界。由於分科教學只能侷限於掌握教材的涵義,從而構想了超越分科框架的合科教學。它強調能力和技能的掌握必須是從教學的整體中產生,以體驗整體為基礎,故有人亦稱這種教學為“整體教學”。隨後美國也出現了打破傳統學科框架,試圖採取大單元的方式將課程統合起來的動向,也有的提出“超越學科的學習活動”。日本在 80 年代出現“合科指導論”,是以注重兒童自身探究的一種教學,有三大流派:兒童生命節律型;生活學習型:日本教職員工會的綜合型。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