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江崖墓羣

鎖定
合江崖墓羣,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是東漢時期的古遺址。 [1] 
合江崖墓羣,分佈於合江縣8個鎮街,共13個點崖墓羣多分佈於長江、赤水河、習水河沿岸丘陵和山谷,以墓羣為主,兼有少數單座墓,形制有單室型、多室型墓。單室型墓一般由墓道、墓門、墓室、壁龕組成,少數墓有灶台、石塌,結構簡單,少數墓墓門外壁刻有巖畫。合江崖墓羣出土葬具有木棺、陶罐、石棺、石函等,並以畫像石棺發現最多。隨葬品有陶俑、陶器、陶畜禽、石俑、石馬等。合江崖墓羣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具地方特色,為長江上游地區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對研究漢代葬俗、葬制、雕塑等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1]  [3] 
2013年5月,合江崖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合江崖墓羣
地理位置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
所處時代
東漢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647-2-131

合江崖墓羣歷史沿革

2007年10月6日,魏家祠9穴漢墓羣中的7座墓穴清理完畢。 [4] 

合江崖墓羣遺址特點

合江崖墓羣 合江崖墓羣
合江崖墓羣,分佈於合江縣8個鎮街,共13個點,即福寶鎮高村崖墓羣,先灘鎮梭灘石崖墓羣,真龍鎮芭蕉灣崖墓羣,荔江鎮佛子巖崖墓羣、大路邊崖墓羣、觀音巖崖墓羣、蔣灣和幸福崖墓羣、漁連子崖墓羣,榕山鎮魚天堂崖墓羣,白米鎮大耳朵崖墓羣,符陽街道黃溪侯五嘴崖墓羣、魏家祠崖墓羣,神臂城鎮洞溪崖墓羣。崖墓羣多分佈於長江、赤水河、習水河沿岸丘陵和山谷,以墓羣為主,兼有少數單座墓,形制有單室型、多室型墓。單室型墓一般由墓道、墓門、墓室、壁龕組成,少數墓有灶台、石塌,結構簡單,少數墓墓門外壁刻有巖畫。 [1]  [3] 

合江崖墓羣主要建築

福寶高村崖墓羣
福寶高村崖墓羣 福寶高村崖墓羣
合江崖墓羣以福寶高村崖墓羣規模最大。高村崖墓羣位於福寶鎮高村五隊鯉魚溪東岸長秧田側面崖壁,有左、中、右三組共54窟。中組有兩窟崖墓的側面,有漢闕和魚、牛等線刻。這54窟崖墓是地面可見的崖墓,專家考證認為,崖墓所在的鯉魚溪山崖經過近2000年的地質變化,山崖頂部的泥石因滑坡和雨水沖刷下移,沿崖壁抬升了山崖坡地,部分崖墓已經掩埋在坡地下,如將坡地往下挖,會發現山崖中壁、下壁的崖墓。福寶高村崖墓羣葬具有木棺、陶棺、石函、石棺四種。木棺易朽、陶棺易碎、石函較少、惟石棺質堅耐腐,遺存較多。 [6] 

合江崖墓羣文物遺存

綜述
合江崖墓羣出土文物
合江崖墓羣出土文物(9張)
合江崖墓羣出土葬具有木棺、陶罐、石棺、石函等,並以畫像石棺發現最多。隨葬品有陶俑、陶器、陶畜禽、石俑、石馬等。 [1] 
石棺畫
石棺畫拓片 石棺畫拓片
時代為東漢,縱80釐米,橫226釐米。2010年11月,合江縣合江鎮魏家祠村白院子出土,現藏於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石棺一側,右有一大樹,左有三座坐落有序的杆欄式建築,第一座房屋為兩層,上層屋內有二人敍談。第二座房屋為一層,內有舂米者,房頂有一鳥站立。第三座建築亦為兩層,二樓房內二人正在敍談,樓下二人,體態較小,席地而坐,一人舉手,一人手執一槓,似為兩個孩童正在玩耍。右側仨人有的持棍,有的拿便面或金吾。反映了農民田園寧靜生活。 [5] 

合江崖墓羣文物價值

合江崖墓羣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具地方特色,為長江上游地區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對研究漢代葬俗、葬制、雕塑等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1] 

合江崖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合江崖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合江崖墓羣旅遊信息

合江崖墓羣地理位置

合江崖墓羣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

合江崖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合江崖墓羣,路程約2.9千米,用時約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