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馬興龍

鎖定
司馬興龍(451年~490年),字興龍,河內郡温縣(今河南省温縣)人。北魏時期官員,西晉太傅隴西王司馬泰八世孫, [1]  北齊太尉司馬子如的父親。
孝文帝時期,憑藉門蔭入仕,累遷魯陽太守。為政清靜,頗有政績。 [2] 
太和十四年,病逝於朔州,時年四十歲。東魏興和三年,憑藉兒子司馬子如的權位,獲贈使持節、司徒公、都督定瀛滄幽殷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 [3-4] 
本    名
司馬興龍
興龍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內郡温縣
出生日期
450年
逝世日期
490年
主要成就
魯陽太守
封    贈
使持節 司徒公 驃騎大將軍 定州刺史

目錄

司馬興龍親屬成員

司馬興龍先輩

八世祖:司馬泰,太師、隴西王 [1] 
司馬興龍家族 司馬興龍家族
父親:司馬乾,散騎常侍。

司馬興龍兒子

司馬子如,北齊太尉、陽平文明公,贈太師。
司馬纂,祠部尚書、温縣文節伯,贈中書監 [2] 

司馬興龍孫子

司馬消難,鄖州總管、司空、滎陽郡公。

司馬興龍墓誌銘

魏故司徒司馬公墓銘 [4] 
公諱興龍,字興龍,河內温人也。其先官有世功,是為世祿。因之命氏,不隕其名。及周人不競,布在列國。自斯以下,或將或侯。並著令績於當年,垂鮮軌於來世。有晉時乘,遂家天下。大啓懿親,以蕃王室。太傅隴西王泰(司馬泰),公之八世祖也。祖徵西,作牧關隴,遺愛在民。父常侍,從容獻替,其言未沒。門極崇高之緒,家傳道義之風。冠冕相映,風流繼軌。雖袁(袁安)作人物之主,楊(楊震)為載德之門,高下相傾,故無以匹。丹沙之地,必出黃金。玉田之所,故生白璧。
公受五行之秀氣,應百世之餘祉。風力爽俊,志氣如神。動為準的,發作模楷。雅好博古,備涉文詞。尤習短長之書,彌重從橫之説。雖幅巾在御,藜杖未投。養素閭里,寄情丘壑。蕭條身世,道王一時。於是,德高遐邇,聲動真俗。朝廷聞風虛想,思與共治。乃起家,拜魯陽太守。為政清靜,廉公有威。雖慈明(荀爽)不次之遇,元始(崔寔)移風之化,不能尚也。方謂輔德與善,錫此大年。而天地不仁,鬼神多爽。遠業未舒,短期已迫。以太和十四年以正月八日,薨於朔州城內舍,春秋四十。
屬世道大康,帝德廣運。乃眷土隴,非惟致祭之誠;有懷明德,故兼追榮之禮。乃詔曰:故魯陽太守興龍,黼藻為德,瑚璉成器。瞻言既往,空念與歸。可特贈使持節司徒公、都督定瀛滄幽殷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凡在禮物,有加恆數。粵以興和三年十一月已巳朔十七日乙酉,葬於鄴城西北十五里、釜陽城(今大王店鎮)西南五里平岡、土山之陽。
公牆宇淵曠,姿神秀遠。立行無擇,出言有章。亡禮必中,疑事靡惑。禮樂不墜,文武在人。天然信厚,率由愛敬。善無小而不為,過無微而不改。所富非財,所尊非位。闔門靜軌,不求聞達。師友道德,隨運行藏。斟酌前賢,與之趣舍。訓獎家風,貽厥孫子。故克成嗣德,為世棟樑。故已在長羣龍,道高百辟。為千載之冠冕,成一代之羽儀。孝思惟感,追遠增慕。今隴隧已昏,泉塗就永。懼天地或改,山川有移,一瞚之後,百行靡記。故勒銘壤陰,貽之長久。其銘曰:
綿綿曠緒,眇眇遐胄。建氏自先,踵德唯舊。譬以成長,方岳為秀。原積流深,枝繁葉茂。天厭魏德,神器有歸。分川析壤,熊軾龍旗。天地消息,日月遞微。亦白其馬,比映連暉。鍾美自斯,含華佩實。秉德無爽,門道唯壹。枝幹兼茂,尊榮厚秩。比慶陳(寔)門,方美荀(彧)室。聞之前載,天道無親。宜其萬壽,光此四鄰。一隨化運,屢涉秋春。蕭條城市,寥落人民。左都右岫,面原背道。形勝所歸,安其宅兆。哀笳遠奏,輕旗上矯。雲上雜樹,風搖百草。彭殤俱逝,仁勇同傾。歿而不朽,所貴令名。方流百代,無恨一生。嗟乎自久,且照沉銘。
墓誌於河北磁縣出土,見《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九期《北魏司馬興龍墓誌銘跋》 [3]  《司馬興龍、司馬遵業墓誌銘考》 [5] 
參考資料
  • 1.    北史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3-19]
  • 2.    北齊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3-19]
  • 3.    鄭紹宗.《北魏司馬興龍墓誌銘跋》.北京:《文物》雜誌,1979年:第9期
  • 4.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 5.    馬小青.《司馬興龍、司馬遵業墓誌銘考》: 《文物春秋》, 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