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寇

(中國古代主管刑獄的官名)

鎖定
司寇是中國古代主管刑獄的官名。傳統的觀點認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現了掌管司法活動的司寇一職,但根據出土文獻顯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為執事出現在金文中。其作為官職至少也應該在西周之後。春秋時,周王室和各諸侯國都設有司寇之官。司寇的職責是追捕盜賊和據法誅戮大臣等。宋、魯的司寇又分為大司寇少司寇,如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司寇。戰國時,不少國家仍舊把負責管理刑獄的官定名為司寇。至秦漢遂以廷尉九卿之一而廢司寇之名。後世除北周外,均不設此官,但習慣上以大司寇為刑部尚書的別稱,刑部侍郎則稱為少司寇。
中文名
司寇
屬    性
古代官名
設立時期
西周
地    位
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

司寇歷史沿革

司寇演變

西周初為朝廷大臣,武王時蘇忿生“以温為司寇”(《左傳·成公十一年》)。
成王時康叔封於衞,兼王室司寇(《左傳·定公四年》)。
西周中期起位漸低,西周金文中未見有冊命為專職司寇的大臣。
春秋時諸侯國沿用,宋有大司寇、少司寇、楚、陳、唐等國稱為司敗。其位低於司徒、司馬、司空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季孫謂臧武仲曰:“子為司寇,將盜是務去。”
戰國時楚、韓等國沿用,韓國於縣令下亦設司寇,見於韓國兵器的銘刻。

司寇文獻記載

據《尚書》、《左傳》等文獻記載,在周武王、周公時,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
周恭王、懿王時的銅器銘文中,已可見到有關司寇的記載。
據《左傳》和銅器銘文所記,春秋時,周王室和魯、宋、晉、齊、鄭、衞、虞等國都置有司寇之官。其職責是驅捕盜賊和據法誅戮大臣等等。楚名司寇為司敗,戰國時不少國家仍名刑官為司寇。

司寇刑徒稱為司寇

雲夢秦律中將有的刑徒稱為司寇,則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