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子寺遺址

鎖定
台子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廟灣鎮馬港東岸,屬新時器時代遺址。 [1] 
台子寺遺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處高出地面6米,整個遺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中心台地在明清時代屬廟灣八景之一,雅號“古寺插雲”,故名台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毀,遺存台地。該遺址發現為研究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探索淮河上游文化的發展和形成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1] 
2013年5月,台子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台子寺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廟灣鎮馬港東岸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2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84-1-284

台子寺遺址歷史沿革

台子寺,清末被毀。 [1]  [3] 
台子寺遺址 台子寺遺址
1956年始,文物部門多次進行探測,台子寺遺址內採集到石斧、鹿角、石、骨、角錐、牙錐、紡輪和多種形狀的鼎足、高足盤、甄等器物標本。 [5] 

台子寺遺址遺址特點

台子寺遺址 台子寺遺址
台子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為龍山文化遺存。台子寺遺址在馬港河的東岸弧形河堤的拐彎處,堤腰立一石碑,刻有“台子寺遺址”。台子寺遺址西邊是馬港河,北東南三面一馬平川。方圓1千米之內,地勢低窪,呈碗形向台子寺輻射狀傾斜彙集,台子寺高出地面約10米,周圍呈低窪拱衞之勢。碑文記載,台子寺遺址北高南低,最高處文化層深6米,具有“貝丘”風格。該遺址在古代整體是西北高東南低,隨着馬港河向東滾動,原來曲折向西的馬港河徑直向南,河道河堤佔用了原遺址的一部分,加上週圍居民不斷取土,使得方位高度和麪積都有所改變。據此推測,該遺址總面積應超過100畝(66600平方米),高度應在10米以上,中間高四周低,典型的貝殼和丘陵形狀。遺址中心台地在明清時代屬廟灣八景之一,雅號“古寺插雲”,故名台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毀,遺存台地。久經坡水沖刷,文化層露於地面。 [1]  [3]  [6] 

台子寺遺址文物遺存

台子寺遺址內涵豐富,曾採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齡的鹿角、紡綸、角錐、牙錐、石鏃、鼎足、鬲足、甑、澄、濾器等器物殘片標本。陶質以加沙為主,泥質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黑陶、紅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主,蘭紋、條紋次之。地面散佈着大量貝殼、螺殼,堆積較厚的地方不成莊稼,具有江南“貝丘”風格。 [1]  [3] 

台子寺遺址文物價值

台子寺遺址為研究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探索淮河上游文化的發展和形成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1]  [3] 

台子寺遺址保護措施

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台子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5月,台子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自座標點向四周外擴15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文物保護範圍邊線為基線外擴100米。 [4] 

台子寺遺址旅遊信息

台子寺遺址地理位置

台子寺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廟灣鎮馬港東岸。

台子寺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台子寺遺址,路程約24.8千米,用時約4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