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

鎖定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舊址,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 [2]  四渡赤水戰役期間,中央紅軍在古藺縣境內轉戰了54天,足跡遍佈現轄全部23個鄉鎮(街道),其中“二渡”“四渡”的渡口就在太平鎮。 [2]  遺址有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二郎灘渡口、觀文鎮“雲莊”戰鬥遺址、雙沙鎮毛澤東駐地舊址、白沙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舊址等。 [4] 
2013年5月,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22年11月,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入選四川省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1] 
中文名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
地理位置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
著名景點
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
太平渡渡口紀念碑
編    號
7-1988-5-012 [1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28日,隨着土城戰役打響,本來按計劃準備北渡的紅軍與敵人陷入對峙僵局。這時,毛澤東同志當機立斷放棄原計劃,指揮紅軍主力輕裝西渡赤水河,首次進入古藺境內,從而開啓了在當地前後持續54天,穿越當時全縣66鄉38個場鎮的轉戰。 [5]  中央紅軍分別於2月18日、19日和3月21日、22日,第二次和第四次從古藺太平渡一帶渡過赤水河。 [5] 
1958年,為銘記歷史,謳歌“四渡赤水”的偉大勝利,古藺縣利用當年紅軍渡河時的一軍團司令部駐地和中央領導同志休息室舊址,在太平鎮建起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5] 
1977年,在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太平渡渡口處,建起了紀念碑。 [5] 
2013年,為進一步充實紅色文化內涵,提升遊客體驗,古藺新建了毛澤東紀念館、機要室專館、戰地黃花紀念館3座專題館。 [8] 
2014年,古藺對太平渡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進行升級改造。 [8]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遺址特點

古藺四渡赤水戰役遺址不僅分佈範圍廣、遺存點多,遺存類型複雜也是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一大特點:其中渡口2處;戰場遺蹟2處;傳統村落(老街)2處;文物建築共8處138棟建築;附屬文物4處17幅紅軍標語、2塊渡口巨石;可移動文物400多件。除遺存本體之外,遺存環境也在保護對象之列,主要分為三類:即遺址周邊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傳統街巷空間。 [9]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風光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風光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文物遺存

  • 綜述
古藺四渡赤水戰役遺址的保護對象,包含了一個大型戰役的所有遺存載體:有戰場、軍事駐地、軍事指揮部、名人紀念地、戰略地形、作戰痕跡等。 [9] 
保護對象分類
戰場
太平渡渡口、二郎灘渡口、觀文雲莊四渡赤水戰鬥遺址、鎮龍山奔襲戰戰場遺址
軍隊駐地
太平鎮紅軍駐地、二郎紅軍街、魚化紅軍村、金星鄉嶺上紅軍駐地舊址、東新鄉正峯寺紅軍駐地舊址、土城鄉軍隊駐地改路溝紅軍駐地舊址
軍事舊址
總司令部舊址、總政治部舊址、宣傳隊駐地舊址、機要處舊址、臨時醫院舊址、紅軍銀行舊址、地下黨活動舊址、紅軍軍事舊址、先遣營營部舊址、紅軍架橋指揮部舊址、工兵駐地舊址、軍事法庭駐地炊事房舊址等
名人紀念地
雙沙毛澤東舊址、彭德懷、楊尚昆駐地舊址戰略地形赤
戰略地形
赤水河兩岸的地形地貌、觀文雲莊的地形地貌、鎮龍山奔襲戰場地貌
作戰痕跡
紅軍標語、戰鬥工事、彈孔等
可移動文物
紅軍浮橋門板、紅軍印章、口笛、銀戒指、醫書、馬鞭、槍、炮、紅軍盆、碗、鞋、紅軍佈告、蘇維埃紙幣、銅幣、銀元等共400佘件
參考資料: [9] 
  • 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
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為免費開放式博物館羣落,由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戰地黃花館、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總司令部舊址陳列館等多個紀念館和總政治部舊址、紅一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三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五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九軍團軍團部住地舊址、紅軍臨時醫院、紅軍銀行、宣傳隊、炊事房、太平渡渡口紀念碑等25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組成。 [6] 
  • 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600平方米。全館共有展廳9個,分為序廳、苦難壯行廳、四渡赤水廳、經典傳奇廳、創造輝煌廳、繼往開來廳、永恆記憶廳、廉政教育廳、尾廳。展出有紅軍武器、印章、醫書、馬燈、標語、絕密號譜、宣傳緞畫、浮橋門板等300餘件紅軍文物,其中一級文物4件(展出為複製件),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95件,集中反映了紅軍四渡赤水全過程。 [6] 
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 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
遷址新建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後,2013年,原陳列館布展命名為“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對外開放,展陳面積約600平方米,共展出革命文物50件,展陳傢俱63件。本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樓着重展示毛澤東個人指揮四渡赤水的軍事指揮藝術,二樓着重展示毛澤東四渡赤水期間在古藺的實踐活動。 [6] 
  • 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
2013年,中央紅軍機要陳列館系舊址復原打造,本館展陳面積約200平方米。機要陳列館所在位置小地名叫“炮台上”,指該處居高臨下,可俯瞰全部太平古鎮。該處系中央縱隊直屬隊機要二局、三局駐地,負責收發電報以及破譯電報等工作。 [6] 
  • 太平渡渡口紀念碑
1977年,渡口處修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太平渡渡口”這幾個字由原四川省博物館館長何世珍所題。此碑的基座高1.9米,3級石基,每級高0.5米,整個基座表示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時間;碑高12.26米,表示毛澤東的生日12月26日。頂端三面軍旗表示紅軍3次轉戰古藺,三稜形碑體表示三角形路標的箭頭,一稜指向貴州表示紅軍兩次從古藺境內渡過赤水河往貴州方向進軍。 [6]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紀念碑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歷史文化

  • 戰爭詩篇
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史中最輝煌的一頁,是一場極具膽略和勇氣的驚人之舉,也是一首行雲流水般的戰爭詩篇。在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毛澤東指揮三萬多紅軍大小四十餘次作戰,馳騁數千裏,在川黔滇的高山峻嶺中,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進,進中有退,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奇正圓合,虛實匯融,迭出奇兵,調動敵人,大範圍迂迴往來,如入“無人之境”,殲敵一萬八千餘人,創造出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紅軍徹底擺脱了長征初期的被動,開始牢牢地把握住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 [7] 
  • 紅軍“三進三出”
紅軍“三進三出”古藺,打響了“四渡赤水”戰役,進行了“二郎灘背水戰”“太平渡阻擊戰”等20多場戰鬥,800多名藺州兒女踴躍參軍、奔赴前線,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送糧送米、保障後方。紅軍轉戰古藺期間的歷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經由當地文旅系統廣泛蒐集和系統整理後,編撰成《畫説四渡赤水》《赤水河北岸的鬥爭》等,並通過開設“紅軍故事天天講”等欄目,傳播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歷史,吸引各方遊客前來追尋“紅色印記”。 [8] 
雙沙毛澤東駐地舊址 雙沙毛澤東駐地舊址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價值意義

四渡赤水,也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最富傳奇色彩的篇章,被他稱作一生的“得意之筆”。幾十年後,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蒙哥馬利訪華,在與毛澤東會晤時,盛讚毛澤東在解放戰爭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的指揮藝術。毛澤東卻回答:“三大戰役固然打得很好,但你要了解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還是要看四渡赤水。” [7] 
在四川省社科聯主辦的“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古藺是紅軍轉戰時間最久、轉戰路線最長、轉戰地域最廣的縣。深入的調查考證和權威的專家論證,為古藺縣紅色旅遊開發提供了堅實理論支撐和豐富資源基礎。 [8] 
古藺四渡赤水戰役遺址作為四川省唯一的大型戰役遺址,是國內戰爭主題遺存的典型代表,不但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還具有戰爭主題遺產的代表性。 [9]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22年11月,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入選四川省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1] 
白沙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舊址 白沙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舊址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文化活動

截至2021年6月,古藺以太平紅色古鎮為主教學點,在二郎、雙沙、茅溪、黃荊4個紅色革命遺址設立現場教學點,建設“1+4”體系的“四渡赤水”幹部學院,着力打造全國黨性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 [8]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旅遊信息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門票

免費。

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交通

遊客抵達四川瀘州後,可以下方式進入。
1、瀘州敍永(高速)—古藺德耀鎮—黃荊。
2、瀘州—合江—赤水兩河口(十丈洞)—太平古鎮—黃荊。
3、瀘州敍永(魚鳧古鎮)—古藺箭竹(大黑洞景區)—大寨(生態觀光園)-桂花鄉—黃荊老林—古藺縣城—太平古鎮(四渡赤水紀念地)—二郎(美酒河景區)—習水—合江—瀘州。
4、瀘州—合江堯壩古鎮—赤水兩河口(十丈洞)—太平古鎮—黃荊老林—桂花鄉—大寨(生態觀光園)—箭竹(大黑洞景區)—瀘州。
5、瀘州—合江堯壩古鎮—赤水兩河口(十丈洞)—黃荊老林—德耀鎮—古藺縣城—太平古鎮(四渡赤水紀念地)—二郎(美酒河景區)—習水—合江—瀘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