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如懸河

鎖定
口如懸河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石鼓歌》。 [2] 
該成語比喻能言善,講話滔滔不絕。後也含華而不實,誇誇其談之意。 [2] 
中文名
口如懸河
拼    音
kǒu rú xuán hé
近義詞
誇誇其談、侃侃而談、能言善辯 [2] 
反義詞
沉默寡言、噤若寒蟬、閉口無言 [2] 
出    處
唐·韓愈《石鼓歌》
語    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

口如懸河成語出處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1] 

口如懸河成語典故

典出晉郭象事蹟。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西晉著名哲學家,曾官至黃門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莊子》,擅長清談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愛清談,很欣賞他,常對別人説:“聽郭象説話,就好象大河由高處順流而下一樣,河水傾瀉沒有枯竭的時候。”

口如懸河成語寓意

"口如懸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説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人善於言談,能言善辯,把話説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一個人要是能言善辯,口如懸河,無論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會增加他的成功率的,他的個人魅力也會有所提升。比如,一個人在公共場所上,説話流利,口如懸河,那麼他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大家會給他的個人形象加分的。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卻非常的難得,但是這是能做到能言善辯,口如懸河的一個因素,如郭象。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都可以説他們是"口如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3] 

口如懸河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口才很好。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二回:“元咺口如懸河,將衞侯自出奔襄牛起首,如何囑咐太叔守國,以後如何先殺元角,次殺太叔,備細鋪敍出來。”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六八回:陳宮保倒着實和秋谷談了一回,見秋谷口如懸河的滔滔不絕,不由得心中暗暗稱奇。
宋·趙蕃《贈耆英見過四首》其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宋·賀鑄《小梅花》詞:“縛慮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
元·無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則你那口似懸河。”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説得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黃遵憲《紀事》詩:“開口如懸河,滾滾浪不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