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叛亂事件

鎖定
以分裂國家、推翻政權為目的的武裝叛變事件。突發事件的類型之一。
中文名
叛亂事件
外文名
insurrectional incident
一種性質和危害最為嚴重的突發事件。叛亂事件的籌劃者和組織者往往事先經過密謀和準備,在叛亂過程中,採取各種非法和極端手段,同時極力挑唆、裹挾受矇蔽和不明真相的羣眾,用武力向國家政權機關發起進攻,以達到叛亂目的。
叛亂事件古今中外都有發生。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發生過叛亂事件。如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後期貴族瑞姆辛二世反對漢穆拉比之子薩姆蘇伊盧納的叛亂,新亞述時期沙姆西·阿達德五世統治時(公元前823~前811)其兄長的叛亂,古希臘僭主時代後期的貴族叛亂,古羅馬的喀提林叛亂等。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曾發生近衞兵團的叛亂。在中國,夏朝建立後,歷朝歷代都出現過性質、規模不同的叛亂,如夏朝的武觀之亂,商朝的方國叛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和武則天時期的徐敬業叛亂、李氏宗室叛亂,宋朝的儂智高叛亂,元朝的李璮之亂,明朝的寰濠之亂,清朝的三藩之亂等。當代社會,各種因素導致的叛亂事件層出不窮,往往有民族、宗教因素,有的有國外勢力的推波助瀾,情況非常複雜,其中一些叛亂事件還導致戰爭與動盪,造成政權顛覆甚至國家分裂等嚴重後果。
①叛亂目的。叛亂策劃者和組織者以顛覆政府、分裂國家為明確目的。②叛亂組織。叛亂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達到叛亂目的,一般都要脅迫和策動軍隊等武裝組織,或另外建立非法武裝組織。③叛亂行為。叛亂分子依託其武裝組織,採取攻擊國家機關、軍隊、警察等嚴重犯罪行動。④叛亂手段。叛亂分子除把武裝襲擊、武裝割據作為基本方法外,還採取爆炸、暗殺、兇殺、劫持等恐怖手段,配合叛亂武裝團伙行動。
①目的明確,危害嚴重。叛亂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旨在顛覆政府,分裂國家,直接危害國家安全或統一,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干擾和破壞經濟建設,並造成惡劣的國際影響。②武裝對抗,鬥爭激烈。叛亂羣體一般依託武裝組織,採用暴力手段,與政府武裝對抗,展開激烈鬥爭。③主體多元,組織性強。叛亂羣體雖然來自不同階層,甚至有境外“志願者”混跡其中,但往往有共同的目的和綱領,有較嚴密的組織。④內外勾結,遙相呼應。叛亂策劃者和組織者大多通過各種渠道在國外境外尋求支持和保護,國外境外敵對勢力則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想方設法給予援助,為達成叛亂目的創造條件。
鑑於叛亂事件的巨大危害,世界各國政府都對叛亂事件高度警惕、嚴密防範,一旦發生叛亂,都將採取果斷措施,予以堅決打擊。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