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傑

(明朝名臣)

鎖定
原傑(1417年-1477年),字子英,陽城人。明朝名臣。
正統十年(1445年),原傑登進士第。歷任南京御史、山東左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等職。他先後安撫山東、荊襄等地流民,史稱“原傑之經略者,百世之利也 [1]  ”。
成化十三年(1477年),原傑去世,年六十一。獲贈太子太保,後追諡“襄敏”。《皇明經世文編》輯有《原襄敏公奏疏》一卷。 [2] 
本    名
原傑
別    名
原襄敏、原陽城
子英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陽城
出生日期
1417年
逝世日期
1477年
主要作品
《原襄敏公奏疏》
主要成就
安撫荊襄流民
官    職
南京兵部尚書
追    贈
太子太保
諡    號
襄敏

原傑人物生平

原傑惠愛流播

正統十年(1445年),原傑考中進士。兩年後,他被授予南京御史,不久改為北京御史。後來他巡按江西,捕誅巨盜,奸宄之徒因此而斂跡。他又巡按順天等府。發大水,牧養官馬的百姓因缺草料,馬匹多死,有關官員向百姓索賠。原傑請求免以索賠,並實行開中法,令商人輸米到本地來換取鹽引,以此來賑濟饑荒。他的奏疏呈入後,被部裏反對,但明景帝最後還是批准了原傑的建議。 [3] 
後來,原傑被超升為江西按察使。在任上,他揭發寧王朱奠培淫亂之事,最終使寧王的護衞被革省。原傑的治行傳到朝廷,朝廷賜給誥命表彰他,於天順五年(1461年)十二月升他為山東左布政使 [4]  [5] 
成化二年(1466年),原傑在山東就任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遇到荒年,他賑濟救災,使百姓沒有流離。他被召回任户部左侍郎。當時黃河崩決改道不常,這裏塌陷那裏又淤塞了。軍民在淤塞的地區開墾種植,奸徒卻説那些地方是園場屯地,獻給王府以邀賞賜,王府便總是據為己有。原傑請將獻出田地的人貶去戍邊,並給接受的人加罪,憲宗同意。江西盜賊起事,因原傑曾兩度統治該地區,得民心,憲宗下詔派他去治理。原傑逮捕並殺戮了六百餘人,其他的全部解散。 [6] 
成化十年(1474年)十二月,原傑入朝,改授左副都御史,佐理都察院事務。 [7-8] 

原傑撫治荊襄

荊襄地區有流民數十萬,朝廷很憂慮。祭酒周洪謨曾著有《流民圖説》,説應當增設府縣,聽任流民附籍,成為編户之民,這樣可以充實襄陽、鄧州户口,使幾百年沒有禍患。都御史李賓將該書上奏朝廷,憲宗稱善。 [9] 
成化十二年(1476年),憲宗命原傑前往荊襄地區安撫流民。原傑遍歷山谷,宣佈朝廷德意,流民們都欣然願意附籍。於是原傑大會湖廣、河南、陝西撫、按官員來編户籍,獲得十一萬三千多户,人口四十三萬八千多人。初到的流民,沒有資產以及平時頑劣的,將他們驅回故鄉,而那些附籍的流民,則用輕額定田税,百姓非常高興。原傑又審度地勢,因襄陽府所轄的鄖縣,在竹、房、上津、商、洛五縣之中,道路四達,離襄陽有五百餘里,山林阻隔,將領官吏鮮到其地,一旦有盜賊發生,府難以遙制,於是拓廣該城,設置鄖陽府,以鄖縣附屬於它。他還設置湖廣行都司,增兵設戍所,分竹山縣設置竹溪縣,分鄖縣設鄖西縣,分漢中的洵陽縣白河縣,將它們與竹山、上津、房縣都隸屬於新府。又在西安增設山陽縣,南陽增設南召、桐柏縣汝州增設伊陽縣,各隸屬其舊府。制定之後,他推薦鄧州人吳遠為鄖陽知府,各縣知縣都選擇鄰境的良吏來擔任。流民各得其所,四境平安。他將要回來時,因該地處湖廣、河南、陝西交界,百事沒有統屬,便推薦御史吳道宏來取代他。詔令即升吳道宏為大理寺少卿撫治鄖陽、襄陽、荊州、南陽、西安、漢中六府。鄖陽有撫治,即從這時開始。原傑以功升任右都御史 [10] 

原傑病逝南陽

原傑多次任職在外,入居都察院後,便不想再出京任職。他受命赴荊、襄,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事情辦完後,他馬上請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書一職,憲宗便委任原傑。原傑上疏推辭,憲宗不許。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原傑在南陽的驛舍中逝世,終年六十一歲。鄖陽、襄陽的百姓都立祠紀念他。憲宗賜原傑祭葬,追贈太子太保,並錄用其子原宗敏為國子生 [11-12] 
萬曆三年(1575年)六月,時任鄖陽巡撫的王世貞為原傑向朝廷請諡,但未獲准許 [13]  。後追諡“襄敏”。 [14]  (但據《明朝小史》記載,原傑已於成化年間獲諡。 [15] 

原傑人物評價

《南京兵部尚書原傑傳》:傑靜厚有守,樂聞讜言。誠心待物,任人不疑,故所至成功。而區畫流民一事,尤為卓偉,使國家百年意外之變,一旦潛銷。默定其功,蓋亦不可掩雲。 [16] 
商輅:質幹魁偉,器宇殷厚,勤於為學,下筆文彩鬱然。 [17] 
鄭曉:鄖陽之有撫治也,自原傑始也。 [18] 
趙貞吉:鄖政之始建也,原公綱之,而吳公紀之,有開拓於前,有彌縫於後。 [19] 
高岱:項忠之蕩定者,一時之功,而原傑之經略者,百世之利也。 [1] 
王世貞:傑徠撫流民,各安僑業。招鄉為邑,崇邑為郡,增設都司衞所彈壓之。使烽燐奪攘之場,進為耕桑化居之土。矛鈐耰札之俗,變為衿纓禮讓之風。國家享闢土之名,而黎庶知有生之樂者,固傑之功也。 [20] 
葉春及:成化中,都御史原傑經理鄖陽,不可稱哉?荊襄迤西,沃壤千里,蓬藋蒿萊,實盡其利,藉流民、墾曠土,得户一十二萬,君相委心,豪傑效職,亦千古之概也。 [21] 
談遷:撫治荊襄流民,置郡縣,利賴百世。 [1] 
林時對:至若於謙之御也先,白圭之剿鄖盜,原傑之撫流民,韓雍之斷藤峽,項忠之平滿四,林俊之殄蜀寇,王守仁之擒宸濠、平贛盜,田州姚鍈之誅岑猛,王崇古之封俺答,梅國禎之討哱拜,李化龍之滅楊應龍,朱燮元之平奢崇明、安邦彥,皆師貞丈人謀定後戰,鼓行以出,奏凱而歸,策勳告廟,蔭胄旌功;可不謂隆焉。 [22] 
查繼佐:原陽城,其猶誠長者之間歟。 [23] 
谷應泰:然而流民入山就食,雲集如前。大臣悔禍,始議更張。洪謨著《流民》之説,文會有三事之陳。原傑乃披榛履險,宣佈慰問。於是山東之民扶杖聽詔,河北之老流涕觀軍。入籍者十一萬三千,願留者九萬六千餘户。各佔曠土,並輸賦役。割地三省,設置六縣,而鄖陽巍然重鎮矣。鄭國成渠,秦溉萬頃;受降河外,唐築三城。國寶慢藏,利器誨盜,非惟棄險,實啓戎心。故一介之吏,賢於十萬之師,耰鉏之民,勝於組練之甲。然後知飲至凱旋,稱俘獻廟。當時虔劉我赤子,抑又何多也。原傑崎嶇佈置,竟以勞卒。萊公雷竹,叔子峴碑,視死人如刈,以為己功者,吾又以傑為百世如生也。 [24] 
陳廷敬:以文學節防事功著名於時,近代則原襄敏公、楊正肅公、張太宰公。 [25] 
張廷玉熊概以下諸人,強幹者立聲威,愷悌者流惠愛,政績均有可紀。 [26] 
陳慶鏞:明成化時,劉通蠢動於房縣,其黨李原、王洪、王彪擾及川陝。非項忠討之於前,原傑撫之於後,則蔓延不知底止。 [27] 

原傑個人作品

皇明經世文編》輯有《原襄敏公奏疏》一卷。 [2] 

原傑逸聞趣事

讀書痴呆
原傑幼年時入私塾學習,一年的學習,卻無法認真誦讀書籍,對書中內容也不大理解。一年過後,塾師把原傑的父親找過來,讓他領着原傑回家。路途中,父親責備原傑説:“之前和你談論世事,你是很聰明的,為什麼讀書卻如此痴呆?”原傑問:“讀書也應該像應答世事嗎?”父親説:“是這樣。”原傑悟道:“我明白了。”於是再次進入私塾學習,對塾師的講授理解深入透徹。許久後終於博學多識,登進士高第,成為一代的名臣。 [28] 

原傑親屬成員

兒子:原宗敏,曾為國子生
孫子:原應聘,明武宗時蔭補為國子生。 [29] 

原傑史料記載

國朝獻徵錄·南京兵部尚書原傑傳》
《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原襄敏公墓碑》 [17] 
罪惟錄·卷十七·循謹諸臣列傳》 [23]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八·平鄖陽盜》 [24]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 [26] 
清稗類鈔·異稟類》

原傑墓址紀念

原傑墓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城南約10公里的下交村青梗嶺半山坳。《大清一統志》記載:“(原傑墓)在陽城縣南三十里”。 [30]  墓面積約6000平方米,原有碑記、石像等。毀於1973年。 [31] 
參考資料
  • 1.    談遷.《國榷》:中華書局,1958-12
  • 2.    《皇明經世文編·卷九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3]
  • 3.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正統十年進士。又二年,授南京御史,尋改北。巡按江西,捕誅劇盜,奸宄斂跡。覆按順天諸府。大水,牧官馬者乏芻,馬多斃,有司責償,傑請免之。開中鹽引入米振飢。疏入,為部所格,景帝卒從傑議。
  • 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五》:(天順五年十二月)丙戌,升江西按察司按察使原傑為山東布政司左布政使。
  • 5.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超擢江西按察使。發寧王奠培淫亂事,革其護衞。治行聞,賜誥旌異,遷山東左布政使。
  • 6.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歲凶振救,民無流移。召為户部左侍郎。時黃河遷決不常,彼陷則此淤。軍民就淤墾種。奸徒指為園場屯地,獻王府邀賞,王府輒據有之。傑請獻者謫戍,並罪受獻者。從之。江西盜起,以傑嘗再蒞其地得民,詔往治。捕戮六百餘人,餘悉解散。
  • 7.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改左副都御史,還佐院事。
  • 8.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六》:成化十年十二月……戊子,左副都御史原傑先為户部左侍郎、巡視江西,至是,還命管都察院事。
  • 9.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荊、襄流民數十萬,朝廷以為憂。祭酒周洪謨嘗著《流民圖説》,謂當增置府縣,聽附籍為編氓,可實襄、鄧户口,俾數百年無患。都御史李賓以聞,帝善之。
  • 10.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十二年,遂命傑出撫。遍歷山溪,宣朝廷德意,諸流民欣然願附籍。於是大會湖廣、河南、陝西撫、按官籍之,得户十一萬三千有奇,口四十三萬八千有奇。其初至,無產及平時頑梗者,驅還其鄉,而附籍者用輕則定田賦。民大悦。因相地勢,以襄陽所轄鄖縣,居竹、房、上津、商、洛諸縣中,道路四達,去襄陽五百餘里。山林阻深,將吏鮮至,猝有盜賊,府難遙制。乃拓其城,置鄖陽府,以縣附之。且置湖廣行都司,增兵設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鄖置鄖西,析漢中之洵陽置白河,與竹山、上津、房鹹隸新府。又於西安增山陽,南陽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陽,各隸其舊府。制既定,薦知鄧州吳遠為鄖陽知府,諸縣皆擇鄰境良吏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將還,以地界湖廣、河南、陝西,事無統紀,因薦御史吳道宏自代。詔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撫治鄖陽、襄陽、荊州、南陽、西安、漢中六府。鄖陽之有撫治,自此始也。傑以功進右都御史。
  • 11.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傑數揚歷於外,既居內台,不欲出。荊、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請還朝。會南京兵部缺尚書,以傑任之。傑疏辭。不許。遂卒於南陽,年六十一。鄖、襄民為立祠,詔贈太子太保,錄其子宗敏為國子生。
  • 12.    《南京兵部尚書原傑傳》:時成化十三年六月,年六十一,賜祭葬,贈太子少保,錄其子宗敏為國子生。
  • 1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九》:鄖陽巡撫王世貞(闕二字)稱故南京兵部尚書原傑舊撫鄖功,為之請補諡,不允。
  • 14.    《皇明經世文編·姓氏爵裏總目》:成化十三年卒,贈太子少保,諡襄敏。
  • 15.    《明朝小史》:以襄字冠者十額:……襄敏曰都督臨漳伯郭義、學士曾棨,俱宣德年諡。……刑部尚書董芳、户部尚書翁世賢、南户部尚書黃鎬、南兵部尚書原傑、左都御史李賓、太常寺卿學士孫賢、王獻、林文,俱成化年諡。
  • 16.    《國朝獻徵錄·卷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3]
  • 17.    《山西通志》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18.    《今言》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19.    《皇明經世文編·卷二百五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3]
  • 20.    《弇州四部稿》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21.    《石洞集·卷二》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11-26]
  • 22.    《荷牐叢談·卷一》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06-05]
  • 23.    查繼佐.《明書(罪惟錄)》:齊魯書社,2014-06-01
  • 24.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八·平鄖陽盜》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3]
  • 25.    《午亭文編》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26.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9]
  • 27.    《皇朝經世文續編》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28.    《清稗類鈔》:陽城原襄敏公髫齡入塾,既一載,書不成誦,亦不甚解。歲將除,師召其父至,令其偕歸。中途,父讓之曰:“向與若論世事,頗敏慧,何讀書竟痴呆乃爾?”襄敏曰:“讀書亦如應世事乎?”曰:“然。”曰:“得之矣。”復入墊,聽講輒洞徹,久之博洽今古,掇巍科,為世名臣。
  • 29.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四》:補蔭故南京兵部尚書原傑孫應聘為國子生。
  • 30.    《大清一統志》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6]
  • 31.    膽識過人的首任鄖陽巡撫原傑  .十堰晚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16-1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