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卞國故城遺址

鎖定
卞國故城遺址,又稱卞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境內,面積約97萬平方米,是春秋時期卞國故城遺址。 [2-3] 
卞國故城遺址夯土層明顯,遺物豐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漢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鐵劍。卞國故城文化內涵豐富,是研究春秋至漢時期的文化內涵,探討當時山東地區人類生存活動、遷徙演變、人羣互動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研究史前聚落和環境變遷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2-3] 
2019年10月,卞國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卞國故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境內
所處時代
春秋
佔地面積
約 97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071-1-071

卞國故城遺址歷史沿革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為夏商時期的方國,國都在泉林鎮卞橋村。該城使用至北朝時期,卞縣遷移後遭廢棄。 [3] 
20世紀50年代初期,故城西北、西南、東南三處城牆角尚存。 [7] 
2023年3月,泗水縣卞國故城遺址考古調查勘探項目公開招標。 [8] 

卞國故城遺址遺址特點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遺址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97萬平方米。地表殘存西北城角及部分北城牆,城牆殘高約8米,底寬12米,長約100米。西北角城牆殘長66米、寬10米,殘高5~9米。東、西城牆殘存較少,南牆保存相對較好。城壕沿城牆外側一週,寬30~50米。東側城壕向東延伸至現泗河內,北側城壕被泗河破壞嚴重,局部地段或以泗河為城壕。 [2-3]  [4] 

卞國故城遺址主要景點

古卞橋 古卞橋
卞橋始由“坐山觀虎鬥”的主人公卞莊子所建,為8塊石條的簡易橋,卞橋南邊有“虎鬥坡”和“觀虎石”。另有傳聞,楚漢相爭時,韓信避難於橋下,為報恩改建為三孔石拱橋。唐初李世民東征歸經此橋,聽人介紹人文典故之後,為揚皇威,令尉遲恭重修此橋,橋下拱頂上仍鐫刻有“敬德監造”字樣。金大定二十一年(1183年)進行了改建,明代又進行了修補,現橋中孔券頂刻有“卞橋鎮重修石橋,自金大定二十一年(1183年)八月一日起工,至金大定二十二年(1184年)四月八日訖”。卞橋從重修算起,已有800多年。 [5] 

卞國故城遺址文物遺存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遺址
卞國故城遺址夯土層明顯,內含遺物豐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漢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並出土鐵劍。 [2]  [4] 

卞國故城遺址研究價值

卞國故城遺址地層堆積保存較好,文化內涵豐富而獨特,是研究春秋至漢時期的文化內涵,探討當時山東地區人類生存活動、遷徙演變、人羣互動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研究史前聚落和環境變遷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2] 

卞國故城遺址歷史文化

卞國
卞國為夏商時期的方國,國都在泉林鎮卞橋村。卞國是灝項後裔建立的國家。據史載,灝項的兒子駱明生有二子,即白馬、白犬。白犬的兒子卞明被舜帝封為卞國的首任國君。夏代以迄商代的1000年中,卞國頑強地立於列國之林,農業與手工業均有較大發展,至西周初年,卞國降為邑,屬魯國境。白馬之子為鯀,鯀之子為大禹,故下國為夏王朝的同宗方國,在列國林立的夏商之際具有重要地位。該城使用至北朝時期,即卞縣遷移後遭廢棄。 [3]  [6] 

卞國故城遺址主要展覽

泗水縣卞國博物館
泗水縣卞國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四村卞城故城遺址東側,佔地337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博物館將展出遺址出土文物,立體化展示遺址原貌及歷史典故。 [7] 

卞國故城遺址保護措施

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3月8日,卞國故城遺址被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4]  [6] 
遺址碑 遺址碑
2019年10月,卞國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卞國故城遺址旅遊信息

卞國故城遺址地理位置

卞國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境內。

卞國故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卞國故城遺址,路程約26.6千米,用時約4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