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

鎖定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立村於南宋時期,大部分古建築為明至清時期遺存。 [2] 
南社村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巷道曲幽,民居密佈。南社村的古建築羣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區水鄉特色,每一民居都單家獨户稱“家廟”,“家廟”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塘尾村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圍前三口魚塘一大二小,分別代表蟹殼與兩隻蟹鉗,圍面兩口古井代表兩隻蟹眼。古村落佈局合理,由圍牆、炮樓、里巷、祠堂、書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組成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農業村落文化景觀。民居與書室結合、民居與祠堂結合是塘尾明清古村落的一大特點。村落中現存明清時期建築268座,其中有祠堂21座,書室19座,圍門4座,圍牆設譙樓17座。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古建築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2-3] 
2006年5月,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683-3-38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南社村古建築羣
南宋初年,建東茶山鎮的南社村。 [2]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始建謝氏大宗祠;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行過一次維修;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1996年,重修。 [3]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始建百歲坊;1996年,重修。 [3] 
清光緒八年(1882年),始建資政第。1956年,曾為南方高級農業合作社社址。1958年,為人民公社南方生產隊辦公地點。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受到了破壞。2006年,按原貌修繕。 [3]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始建謝遇奇家廟。 [3] 
塘尾村古建築羣
南宋開禧元年(1205~1207年),立塘尾村。 [5]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始建塘尾村李氏公祠,後經多次整修;民國時,曾闢為追遠堂小學以及縣立第16小學。 [6]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建塘尾村古圍牆。 [4]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南社村古建築羣
南社村古建築羣(2張)
南社村村民祖先大多為浙江紹興謝氏後代。村內明清所建民居、祠堂、門樓、古巷、古井、古墓等融為一體。巷道石板下設排水渠道。上百間民居多為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三間兩廊”形式,佔地幾十至近百平方米,房屋大多以條石砌牆基,青磚牆體,門框用紅砂岩包砌。南社村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巷道曲幽,民居密佈。南社村的古建築羣與“客家圍”“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區水鄉特色,每一民居都單家獨户稱“家廟”,“家廟”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條小水道。“家廟”建築,多為四柱三間三樓磚石牌坊式建築,樓為歇山頂,檐下如斗拱,門額上配有木雕。
塘尾村古建築羣
塘尾村古建築羣(2張)
塘尾村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圍前三口魚塘一大二小,分別代表蟹殼與兩隻蟹鉗,圍面兩口古井代表兩隻蟹眼。古村落佈局合理,由圍牆、炮樓、里巷、祠堂、書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組成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農業村落文化景觀。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經破壞的明清建築比較多,保留大量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築構件,明、清、民國至改革開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產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塘尾明清古村落以古圍牆為界,依自然山勢而建,里巷佈局合理,安全防禦設施齊全。現存建築多為紅石做門、窗框和砌牆基,水磨青磚清水牆。祠堂建築除宗祠以三進佈局外,各家祠則是二進四合院形式。民居佈局多以三間兩廊、三間一邊廊為主,因與巷道的相對關係而有所變化。民居與書室結合、民居與祠堂結合是塘尾明清古村落的一大特點。村落中現存明清時期建築268座,其中有祠堂21座,書室19座,圍門4座,圍牆設譙樓17座。 [2]  [4]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南社村

南社村謝氏大宗祠
南社村謝氏大宗祠 南社村謝氏大宗祠
南社村謝氏大宗祠是南社村中最大的姓氏——謝氏的家族總祠堂,也是在南社村內有建造年代記載以來祠堂中最早的一座祠堂。其建築外觀為清末重修後的風貌,有部分構件保留有明代的風格,位置、平面佈局和建築結構沒有改變。大宗祠的建築平面佈局現為三進三開間,兩進天井。建築總進深約26米,最大面闊約12米,佔地面積約306平方米,廳堂闊3.4米,深7.4米,檐高4.7米,廳中尖脊檀高達7.6米。大宗祠的屋架結構為抬梁與穿斗的混合,樑架的花飾造型、檐下花板、檐下牆上的彩飾、灰塑、墀頭、脊飾等均得以保存下來,且藝術價值突出。建築整體組合構成完整,屋頂、屋身、台基、裝飾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初創時的原貌。 [3] 
南社村百歲坊
南社村百歲坊 南社村百歲坊
南社村百歲坊是為紀念百歲的四位老壽星而建。百歲坊為三開間,二進院落佈局,建築縱深16.8米,橫寬10.4米,佔地面積約174 平米。其頭門為四柱三間石牌樓,鑊耳山牆,檐下是如意斗拱,上鋪綠色琉璃瓦。牌樓後面是祠堂,規模不大,前後二進,門廳進深不大,從門中柱到後檐柱約2.2米。門廳與天井之間,橫堵了一面影壁。正廳在天井之後,面寬三間9.5米,進深6米,屋架為抬梁式結構,正廳後牆安放着祖先神龕。內院天井牆上有花鳥彩麪灰塑。百歲坊位置、平面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不變,風格獨特。其組合構成完整,屋頂、屋身、裝飾等基本保留了初創時的原貌。 [2-3] 
南社村謝遇奇家廟
南社村謝遇奇家廟建築面積約293.6平方米。平面為二進三開間院落式佈局,兩側廊一天井,頭門凹門斗、兩塾台,硬山屋頂,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青磚牆、紅石勒腳,麻石塾台,花崗石門額,轆筒瓦裹灰屋面;灰塑博古正脊,天井兩側鍋耳山牆。家廟的門廊高敞,建築構件粗壯。山牆墀頭泥塑、檐下泥塑、彩繪、樑架金木雕、房屋正脊裝飾等裝飾。該建築為南社村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建築的組合構成完整,屋頂、屋身、台基、裝飾基本保留了初創時的原貌。 [3] 
南社村資政邸
南社村資政邸是清光緒年間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的謝元俊的府邸。坐落在小丘之腰,石級,欄杆還保持着當年的風格,兩廊飾花楣,廳中的垂花門鏤刻着花卉羣鳥,上面的孔雀尾、鳳凰頭都凸出木外。建築面積約206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平面為二進三開間院落式佈局,兩側廊一天井,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在天井中央,建了一座高達六米四面透空的廊道(涼亭)。兩進建築均為抬梁式屋架、硬山頂,牆體是青磚麻石,整個建築坐落在一高出地面約1.5米的台基上,前面展開寬約4米的月台。二進明間天彎罩木雕工藝較高,內門上的灰塑具有西洋風格,側廊和中廊的樑架用寬厚的杉木做成雕花博古樑架,具有較強的地方性、裝飾性。南社村資政邸位置、佈局和建築結構都沒有改變,外觀為清代初創時的風貌。建築的組合構成完整,屋頂、屋身、台基、裝飾基本保留了初創時的原貌。 [2-3]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塘尾村

塘尾村古圍牆
塘尾村古圍牆,環繞村落,全長約860米,紅砂岩牆基,青磚牆體。 [4] 
塘尾村敬如公祠
塘尾村敬如公祠為塘尾李氏6房18世祖敬如公所建,三間兩廊,內有水井、花壇及松樹落水管,梁頂有四丞相圖,四面牆上有花窗,自成一派。 [6] 
塘尾村李氏公祠
塘尾村李氏公祠
塘尾村李氏公祠(2張)
塘尾村李氏公祠紅砂岩門窗框,夔紋鑊耳、彩繪灰塑的屋檐,鏽跡斑斑鐘聲悠悠的鐵鐘。五開間三進四合院式佈局,抬梁與穿鬥混合樑架結構,硬山頂。寬17.8米,長43.7米,佔地面積777.9平方米。清朝順治一直到宣統年間,這裏曾走出28門文秀才,1門舉人,1門武秀才以及李配經、李植忠、李蔭枝等眾多富商巨賈。李氏宗祠前留存舉人碑和夾杆石。舉人碑也稱“幃官石”,明清時期,凡考中舉人或進士,都會在祠堂前立起舉人碑,向先祖報喜。 [6-7] 
塘尾村景通公祠
塘尾村景通公祠 塘尾村景通公祠
塘尾村景通公祠,建於清朝中期,是十世祖景通的家祠。該祠堂為三開間二進四合院式佈局,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硬山頂。寬9.5米,長17.1米,佔地面積162.45平方米。封檐板、樑架木雕和墀頭、橫樑石雕工藝水平較高。 [7] 
塘尾村梅菴公祠
塘尾村梅菴公祠 塘尾村梅菴公祠
塘尾村梅菴公祠,建於道光年間,為十二世祖家祠。三開間二進院落佈局,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寬8.8米,長14.3米,佔地面積125.84平方米。梅菴公祠保留從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 [7] 
塘尾村守善堂
塘尾村守善堂是家祠與民居結合的典型代表。家祠屏風、樑架裝飾豐富。在佈局上,家祠為三開間二進四合院式佈局,民居為三間一邊廊建築。家祠寬9.14米,長11.9米,民居寬5.8米、長11.23米。民居建築規模和裝飾工藝上則稍遜於家祠。 [7] 
塘尾村寶卿家塾
塘尾村寶卿家塾 塘尾村寶卿家塾
塘尾村寶卿家塾於民國年間李冀南擴建祖居而成,是早期家祠與民居結合的建築,寬8.85米,長9.5米,李冀南與東莞清末探花陳伯陶同中鄉試後,改家祠為書院。現存陳伯陶民國八年(1919年)題書的“寶卿家塾”紅石門匾。 [7] 
塘尾村七房廳與墩睦堂
塘尾村七房廳與墩睦堂為家祠與家祠融為一體的典型代表,七房廳建於清同治、咸豐年間;墩睦堂建於清光緒年間,皆為三開間二進院落佈局。七房廳是李松石家祠(鄉民習稱家祠為“廳”);墩睦堂則是李松石之子家祠。 [7]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文物遺存

塘尾村敬如公祠梁頂的四丞相圖
塘尾村敬如公祠梁頂的四丞相圖(2張)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保留大量繪畫、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古建築構件,以及明、清、民國至改革開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產用具。 [2]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古建築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3]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2006年5月,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位於廣東省東莞市。 [2]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築羣(塘尾村),路程約27千米,用時約4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