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柳泰山廟

鎖定
南柳泰山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1] 
南柳泰山廟具體始建年代不詳,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繕。南柳泰山廟坐北朝南,分佈面積為7342.8平方米。原中軸線分佈有戲台、獻殿、正殿,東有鐘樓、鼓樓、廊房、閻王殿、道士房(耳房)、后土殿(配殿)、牛王龍王馬王殿(配殿)、西有廊房、娘娘殿,虎頭門(耳房)、聖母殿(配殿)、火神殿(配殿)。現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現存正殿、后土殿及聖母殿主體結構為元代建築。南柳泰山廟建築格局保存比較完整,三座主殿元代建築的特點較為突出,為研究晉東南早期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 [1-2]  [4] 
2013年5月,南柳泰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南柳泰山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約 7342.8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保編號
7-0825-3-12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柳泰山廟歷史沿革

南柳泰山廟具體始建年代不詳,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繕。 [1] 
1996年,正殿脊剎曾失盜,後被追回。 [1] 
2013年,經絳縣文物局申請,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修繕方案,爭取到了國家資金400萬元。2015年,對廟內所有建築進行了修繕,基本恢復了原貌。 [4] 

南柳泰山廟建築格局

南柳泰山廟
南柳泰山廟(2張)
南柳泰山廟坐北朝南,分佈面積為7342.8平方米。原中軸線分佈有戲台、獻殿、正殿,東有鐘樓、鼓樓、廊房、閻王殿、道士房(耳房)、后土殿(配殿)、牛王龍王馬王殿(配殿)、西有廊房、娘娘殿,虎頭門(耳房)、聖母殿(配殿)、火神殿(配殿)。現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現存正殿、后土殿及聖母殿主體結構為元代建築。 [1-2] 

南柳泰山廟主要建築

正殿
正殿 正殿
南柳泰山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檐下柱頭施三間大通額。其上置柱頭與補間鋪作,皆為五鋪作雙下昂,螞蚱形耍頭。每間補間鋪作皆施一朵,唯當心間出45°斜昂。殿內樑架結構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2] 
后土殿
南柳泰山廟后土殿位於正殿東側,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前檐斗栱為四鋪作單下昂,螞蚱形耍頭。補間鋪作皆施一朵,僅當心間鋪作出45°斜昂。樑架結構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平梁為月梁。 [2] 
聖母殿
南柳泰山廟聖母殿位於正殿西側,與后土殿形制基本相同。只是在前檐柱頭施大通額,其上置斗栱,皆為四鋪作單下昂,螞蚱形耍頭。 [2] 

南柳泰山廟文物遺存

碑刻
南柳泰山廟正殿外牆上有四塊碑刻,其一記載“唐宋元明代加修葺”。 [4] 
石刻楹聯
原戲台有一石刻楹聯,現藏於絳縣博物館,其內容為“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功夫明日早些來”。這副聯是對中國傳統戲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人們喜愛程度的總結。 [4] 
琉璃製品
琉璃製品
琉璃製品(3張)
南柳泰山廟屋頂的琉璃製品,有人物、動物、花卉等。現南柳泰山廟的琉璃是現代工藝一比一還原的,以前的琉璃現藏於絳縣博物館中。 [4] 

南柳泰山廟文物價值

南柳泰山廟建築格局保存比較完整,三座主殿元代建築的特點較為突出,為研究晉東南早期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 [2] 

南柳泰山廟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南柳泰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南柳泰山廟旅遊信息

南柳泰山廟地理位置

南柳泰山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 [1] 

南柳泰山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絳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柳泰山廟,路程約18.1千米,用時約2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