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鎖定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位於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總面積約為1500萬平方米,是明朝時期的古遺址。 [1-2]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主要分佈於可久鎮、羅場鎮、嘉樂鎮、四烈鄉和羊田鄉。多呈方形口,墓葬形式豐富,大致分為直穴式和橫穴式兩種,大部分墓穴建有石門,工藝精良,且墓門、墓壁周圍刻有(或畫有)人物,花草,動物等生產生活畫像。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是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喪葬習俗的重要資料,也是反映地方發展史,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演變史的重要文物遺存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1-2]  [4] 
2013年5月,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地理位置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52-2-13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總面積
約1500萬平方米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歷史沿革

羅場鎮崖墓羣石刻,“洪武十四年辛酉年”字樣,表明石刻刻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遺址特點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主要分佈於可久鎮、羅場鎮、嘉樂鎮、四烈鄉和羊田鄉。總面積約為1500萬平方米。多呈方形口,墓葬形式豐富,大致分為直穴式和橫穴式兩種,大部分墓穴建有石門,工藝精良,且墓門、墓壁周圍刻有(或畫有)人物,花草,動物等生產生活畫像。 [2]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主要建築

羅場鎮崖墓羣
羅場鎮崖墓羣
羅場鎮崖墓羣(3張)
羅場鎮崖墓羣分佈在明星村、順江村和解放村,是高縣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留存着部分崖墓和石刻,是重要的歷史載體。 [1] 
可久崖墓羣
可久崖墓羣
可久崖墓羣(6張)
可久鎮境內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分佈在清潭村,中寨村,菊花村。墓葬形式豐富,崖墓內刻有武士、動物、雙魚戲珠、花卉等,周圍刻有“飛龍圖”及鹿、魚、禽、龜、 鳥、正紋和沁草。 [4-5] 
嘉樂鎮崖墓羣
崖墓羣周邊環境
崖墓羣周邊環境(3張)
嘉樂鎮境內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共4座,分佈在東西長約500米,上下寬60米的巖壁上,墓羣形制基本相同,為西北向。其中橫穴式墓口右側有一浮雕武士,手持斧子,直穴式內壁有一動物浮雕,旁邊題記為“永樂八年”四字。 [4] 
慶符鎮崖墓羣
金星村崖墓羣
金星村崖墓羣(2張)
慶符鎮境內南廣河崖墓羣,主要分佈於金星村金星組和後寨組,其中金星組9個墓穴從左至右有規律的分佈,均為直穴式墓葬,墓口向東南,墓制大制相同,墓口有若干樁孔。後寨組有3個墓穴呈品字形分佈,墓口兩側有雕刻人像。 [4]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文物遺存

綜述
壁畫
壁畫(5張)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大部分墓穴墓門、墓壁周圍刻有(或畫有)人物,花草,動物等生產生活畫像。 [1-2] 
洪武十四年辛酉年石刻
洪武十四年辛酉年 石刻 洪武十四年辛酉年 石刻
人型石刻清晰可見,隱約辨認出來“洪武十四年辛酉年”字樣。這名頭戴笠型帽手持武器的武士,是幅迎謁圖,象徵着天上世界對死者的歡迎,常見於漢畫像磚中。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69雲:僰有姓氏,用白練纏頭,衣裳青碧,背領玦緣俱刺紋繡,裳垮覆膝……此記與石刻人物之服飾大體相同,因而大多數學者認為南廣河流域崖墓羣是僰人所留。 [1] 
壁畫
刻有魚化龍圖案的石刻 刻有魚化龍圖案的石刻
魚化龍圖案,與一般的龍造型上有較大的區別,關於魚化龍的説法最早見於《大慌西經》雲:風道北來,天乃大泉水,蛇乃化為魚! [1] 
驅趕動物圖 驅趕動物圖
驅趕動物圖,長約1.5米。壁畫最後方兩人用一根木頭抬着獵物,前面一人在做驅趕動作,一羣動物在前方奔跑,有兔子、山羊等,其中一隻在奔跑時還不忘回頭看。 [1] 
娛樂圖 娛樂圖
娛樂圖,五人形態各異,手上有不同的工具,有的形似鐵鍬,有的形似弓箭,其中一人手上拿着兩個圓形物體舞動身姿,似乎在慶祝豐收。 [1]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研究價值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是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喪葬習俗的重要資料,也是反映地方發展史,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演變史的重要文物遺存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保護措施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
2013年5月,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旅遊信息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地理位置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位於四川省宜賓市高縣。

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廣河流域崖墓羣及石刻(可久崖墓羣),路程約13.5千米,用時約2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