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

鎖定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桃源宮內天井,建於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豐州葛姓夫人陳二十二孃為亡夫祈求冥福而建。 [1]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為花崗岩石構築,通高7米,八角七層,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幢座上施用八角形水波紋平座,上置覆盆。幢身第一層浮雕雙龍戲珠,二、三層浮雕佛像,四層刻“尊勝陀羅尼經咒”,上端橫鐫“奉為今上皇帝資崇佛幢一座”,六層挑檐翹角,間以仰蓮。幢身八面雕刻有陀羅尼經文,以及佛、菩薩、護法神、天神、海浪、蓮花瓣等造像和圖案。七層幢身與檐均作方形,出檐雕飛天,葫蘆頂。除基座用多塊花崗岩石砌成外,其餘均為整石雕就。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雕刻有陀羅尼經及佛像與圖案,為福建宋代石經幢最經典作品之一,是研究閩南宋代建築、雕刻、宗教、書法及人文狀況的珍貴文物。 [1] 
2019年10月7日,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桃源宮內天井
所處時代
北宋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92-4-01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歷史沿革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建於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豐州葛姓夫人陳二十二孃為亡夫祈求冥福而建。 [1]  [3]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文物特點

綜述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為花崗岩石構築,通高7米,八角七層,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 [1]  [3]  [5] 
幢座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幢座為四層須彌座,第一層較寬大,第二、三、四層逐漸向上收分,如此設計使得重心在下,利於經幢的穩定性。第一層八邊形須彌座高0.6米,雙層下枋,底邊長0.78米,下梟為覆蓮瓣,八邊形束腰每邊長0.62米,高0.28米,八個轉角雕侏儒力士,中間為飛天浮雕,上梟為仰蓮瓣,每邊長0.66米。第二層須彌座下枋為八邊形,每邊長0.5米,高0.16米,雕刻整齊連續的海浪紋樣,下梟圓弧形,高0.22米,雕刻水波紋,束腰圓形,高0.38米,浮雕雙龍戲珠,上梟圓形,分成八瓣,每瓣寬0.4米,高0.16米,雕牡丹花圖案。第三層須彌座的束腰直接位於二層須彌座頂部,為八面體,每面有方形石龕,內雕風格各異的護法神像,上枋八邊形,邊長0.4米,高0.13米,每邊刻菱角花紋飾。第四層須彌座的下枋就是第三層須彌座的上枋,八邊形束腰每面雕天神,上梟為三層仰蓮瓣。桃源宮經幢的四層須彌座層次感分明,比例勻稱,雕飾精美,具有宋代石經幢的特徵。 [1]  [3]  [5] 
幢身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幢身高大挺拔,上下共分七層,外形遵照一凸一凹的韻律,層層疊加並向上收分,富有節奏感。第一層八角形石柱最高,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上額圍繞幢身橫刻“奉為今上皇帝崇佛幢一座”。從第一層頂部以上,共有4組寶蓋加仰蓮,寶蓋與仰蓮之間還有一層圓鼓形幢身,第三、五、七層每面佛龕內為佛菩薩像,其中第三、五層分別有8尊,第七層4尊,總共20尊。第一、三、五層頂部的寶蓋做成屋檐狀,分別有八個翹角,每個翹角裝有鐵環,為串聯鐵索之用。第七層幢身與檐均為方形,出檐部分雕飾4尊迦陵頻伽。經幢的幢頂作葫蘆狀,造型飽滿。桃源宮經幢整體為石構建築,使用30級石構件以鑿榫卯的形式組合疊砌而成,是一座雄偉恢宏而又雕飾玲瓏的石刻藝術品,在建造技術上,通過拱石、壘石、石與石的交接處鑿榫對卯,嵌合聯貫,使各塊岩石之間相互牽制,石縫間的空隙灌注鐵水和糯米漿,使之更加堅固穩定。 [1]  [3]  [5]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文物遺存

石刻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底層須彌座上雕刻力士是借鑑傳統佛塔的形式,桃源宮經幢上的8尊侏儒力士個個矮矮墩墩,挺胸露腹,以矮小的身軀托住幢身,他們有的身穿短衫;有的赤膊裸身;有的雙目圓睜;有的撕牙咧嘴;有的歪頭側臉,而且全都是單腿跪地。同在底層須彌座束腰上的飛天,身形線條流暢。經幢第三層須彌座束腰上的護法神手中握着劍,孔武有力。第四層須彌座束腰的天神,面容豐滿。幢身上的20尊佛菩薩像正襟危坐,神情肅穆,體現了佛教的崇高地位和宗教尊嚴,而且,佛菩薩像與護法神均採用“壓地穩起”的淺浮雕技法,構圖飽滿,形體嚴謹。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動植物雕刻主要有迦陵頻伽、雙龍戲珠、蓮瓣等。經幢束腰上的飛龍,張牙舞爪,孔武雄健,強勁有力,體現了宋代雕刻理性的時代特徵。經幢共有6組蓮花造型,其中底層須彌座下梟為覆蓮,其餘均為仰蓮,外形都頗為飽滿,繼承了唐代蓮花雕刻的造型風格。經幢的第二層須彌座下枋為海浪紋樣。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第四層幢身上刻唐密宗大師不空翻譯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為楷書,字體端正舒朗、運筆謹嚴梭利。幢身上方順時針橫刻“奉為今上皇帝資崇佛幢一座”,這些文字排列順序均採用順時針方向。 [5]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歷史文化

桃源宮
桃源宮又稱唐王宮、三會宮,地處古城堡—周井堡北門內,始建於唐光啓年間(885~888年),原祀唐太宗李世民。後增祀文武尊王、田都元帥、觀音諸神。宮兩進,面闊進深各三間。 [3] 
經幢
“幢”意指旌幡,原本是中國古代作儀仗用的以羽毛為飾的一種旗幟。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徒在長筒圓形綢傘上寫經叫“經幢”,為了便於長久保存,又將經文刻於石柱上叫“石幢”,後來也被世人統稱為“經幢”。據《佛教大辭彙》所述,“陀羅尼”是梵語,譯為能持,大致是“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的意思。桃源宮的陀羅尼經幢建於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據記載,天聖年間南安豐州有一位姓葛的富人去世,按照當地的風俗,其妻陳二十二孃就在桃源宮內為其豎立陀羅尼經幢,替亡夫祈求冥福。所以,這座經幢實際上是為超度亡者而建的。 [4]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文物價值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雕刻有陀羅尼經及佛像與圖案,為福建宋代石經幢最經典作品之一,是研究閩南宋代建築、雕刻、宗教、書法及人文狀況的珍貴文物。 [1]  [3]  [5]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旅遊信息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地理位置

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桃源宮內天井。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安桃源陀羅尼經幢,路程約20.3千米,用時約3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