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安林氏民居

鎖定
南安林氏民居,也稱為林路厝,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系南安籍華僑建築家林路,於清光緒年間在家鄉興建的宏偉古大厝羣,南安俗語“有林路富,無林路厝”説的就是它。 [2-4] 
南安林氏民居坐北朝南,是宗祠、正屋、疊樓、書房自西向東並列的建築羣,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約3600平方米,通長110多米。南安林氏民居的空間設計引入了南洋實用的設計理念,使得建築空間更宜居,南安林氏民居成為連接海內外宗親的重要紐帶。 [3] 
2013年3月5日,南安林氏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南安林氏民居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6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92-3-39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安林氏民居歷史沿革

南安林氏民居是由新加坡華僑建築家林路在清咸豐元年至民國十八年(1851~1929年)設計建造的。
南安述氏民居主體建築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成。
南安述氏民居部分附屬建築至民國初年完成。 [3] 
南安述氏民居 南安述氏民居

南安林氏民居建築格局

南安林氏民居坐北朝南,是宗祠、正屋、疊樓、書房自西向東並列的建築羣,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約3600平方米,通長110多米。建築羣後背靠山,前以石握相連,前建水榭、池塘,建築之間隔以2米寬的巷弄,兼做防火通道。
南安林氏民居四座各自獨立的建築呈“一”字形整齊排開,組成一個古厝建築羣。硬山式與歇山式星頂、高翹屋脊別具一格:穿鬥式木構架雕樑畫棟,裝飾着大量雕刻和畫作,內容有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刻畫工藝精細。上下廳堂的進口釉面地磚和半牆上的釉面壁磚,圖案精美。 [2]  [3] 
南安林氏民居是中體南洋風。閩南官式大厝的佈局,紅磚白石的建築材料,木構承重的構造做法,三川脊硬山頂,精緻石雕、木雕與灰塑,都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做法。疊樓、角樓的做法,疊樓室內以紅綠色相間為基調的裝飾色彩,帶有濃郁的南洋風格。 [3] 
南安述氏民居

南安林氏民居主要建築

南安林氏民居宗祠

宗祠為三間張雙落帶單邊護的硬山頂建築,燕尾脊,抬梁、穿鬥混合式木構架,三間凹壽的大門石雕、木雕精美。 [3] 

南安林氏民居正屋

正屋為五間張三落帶雙邊護的硬山頂建築,穿鬥式木構架,護厝前端為二層磚樓,窗户造型及小挑檐帶有南洋建築的特點。 [3] 

南安林氏民居疊樓

疊樓也是五間張三落帶雙邊護的建築,天井側的櫸頭房和頂落廳均為二層疊樓建築,東西護厝前端各蓋角樓,正面抹角形成多邊形造型,帶有典型的南洋風。疊樓內部採用傳統的穿鬥式木構架,硬山、懸山和歇山屋頂高低錯落、縱橫交錯,有別於以單層為主的傳統閩南府第式建築形象。 [3] 

南安林氏民居書房

書房採用穿鬥式木構架,硬山頂,前置小園林,後廊有一方亭與天井相互銜接,天井中建有假山、魚池,佈局比較靈活。 [3] 

南安林氏民居文物價值

南安林氏民居的空間設計引入了南洋實用的設計理念,使得建築空間更宜居,南安林氏民居成為連接海內外宗親的重要紐帶。 [3] 

南安林氏民居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南安林氏民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南安林氏民居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南安林氏民居,也稱為林路厝,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 [2] 
  • 交通指引
南安市內乘坐21路,滿山紅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
  • 1.    信息  .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09-07]
  • 2.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泉州市分公司編. 郵票上的泉州[M]. 海峽書局, 2015.08:160.
  • 3.    福建古建築叢書編委會編. 府第民宅[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9.09:123.
  • 4.    泉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泉州年鑑 2016[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16.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