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召文廟

鎖定
南召文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平城鎮南召村,佔地面積約897平方米,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南召文廟坐始建年代不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萬曆十六年(1590年)、清康熙年間、光緒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曾進行過維修,正殿為元代遺構,其餘建築均具有明、清風格。南召文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現保存有山門(舞樓)、正殿,兩側還有影壁、妝樓、看樓、耳殿。南召文廟廟內現存有碑刻3通,還留存有豐富的木雕。南召文廟建築格局保存較為完整,正殿的元代建築特徵較明顯,廟內保存有精美木雕,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  [4-5] 
2013年5月,南召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南召文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平城鎮南召村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約 897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827-3-12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召文廟歷史沿革

南召文廟坐始建年代不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萬曆十六年(1590年)、清康熙年間、光緒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曾進行過維修,正殿為元代遺構,其餘建築均具有明、清風格。 [2] 
2015年,維修正殿。 [4] 

南召文廟建築格局

南召文廟 南召文廟
南召文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38.5米,東西寬23.3米,佔地面積約897平方米。現保存有山門(舞樓)、正殿,兩側還有影壁、妝樓、看樓、耳殿。 [2] 

南召文廟主要建築

正殿
正殿 正殿
南召文廟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檐下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昂,內轉出單杪。樑架結構為六架椽屋前四椽栿對後搭牽通檐用三柱。樑架用材較大,多用自然彎材,元代特徵顯著。正殿在月台後面更高的平台上。月台下方正中鋪五級石階,連通地面;上方正中設五級石階,通往主殿。月台外側東西各置九級石階。參觀者入正殿,可由月台兩邊的九級石階上,也可沿月台下的五級石階先上月台,再沿月台上的五級石階登上大成殿。此處設計又在象徵九五之尊。 [2-4] 
山門(舞樓)
山門
山門(2張)
南召文廟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筒板瓦屋面,前出抱廈。山門,與欞星門融為一體,由正門與東西兩扇偏門組成。正門匾額“德配天地”,語出明代陳鳳梧《孔子贊》,指孔聖的德行與天地齊同;東偏門匾額“登聖域”,西偏門匾額“啓賢關”,喻拜謁者由此進入聖殿,開啓智慧。
舞樓 舞樓
山門上層為舞樓,舞樓兩側配耳房,上下各三間,帶前廊,上層木柱,無斗栱。 [5] 
影壁
麟吐玉書
麟吐玉書(2張)
南召文廟前有一平台,東西兩邊是兩面影壁兼圍牆,東影壁刻“鹿鳴呈祥”,西影壁雕“麟吐玉書”。平台南邊是花牆。平台正中開一缺口,修九級石階,石階與地面連接處又置小型平台,小型平台左右各設五級石階。進廟之人須由左或右五級石階登上小型平台,再由小型平台沿九級石階登上廟前大平台。這樣的設計意在呈現文廟主人九五之尊的地位。 [4] 
妝樓
南召文廟妝樓面寬三間。 [2] 
東西看樓
南召文廟東西看樓面寬均為五間,硬山頂,灰脊板瓦覆布。 [2]  [5] 
耳殿
南召文廟耳殿面寬二間。 [2] 

南召文廟文物遺存

碑刻
碑刻 碑刻
南召文廟廟內現存有碑刻3通。 [2] 
木雕
木雕 木雕
南召文廟正門檐樓雀替為“鳳龍拱替”木雕,鳳在上,龍在下;下由額墊板雕“鳳穿牡丹”;上由額墊板雕“男女裸嬰”,女左男右,女占上首,男嬰居下;由額墊板之間斗拱裝飾兩鳳兩龍,兩鳳並列在內,兩龍分列在外,表達了鳳先龍後、女尊男卑之意。 [2]  [4] 

南召文廟文物價值

南召文廟建築格局保存較為完整,正殿的元代建築特徵較明顯,廟內保存有精美木雕,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 

南召文廟保護措施

南召文廟遺址碑 南召文廟遺址碑
2013年5月,南召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南召文廟地理位置

南召文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平城鎮南召村。 [2] 

南召文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召文廟,路程約8.2千米,用時約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