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升降

鎖定
升降,讀音是shēng jiàng,漢語詞語,意思是登高與趨下。
中文名
升降
拼    音
shēng jiàng
解    釋
登高與趨下
注    音
ㄕㄥ ㄐㄧㄤˋ
出    處
魏書·安定王休傳》

目錄

升降出處

乾升坤降,其意出於《易緯乾鑿度》。《易經·繫辭》“上下無常,剛柔相易”,即此義也。
《魏書·安定王休傳》:“至乃居岡飲澗,井谷穢雜,升降劬勞,往還數里。”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別有博射,弱弓長箭,施於準的,揖讓升降,以行禮焉。”
南朝·齊·張充《與尚書令王儉書》:“從橫萬古,動默之路多端;紛綸百年,升降之徒不一。”
《禮記·曲禮上》:“居喪之禮……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務札子》:“以其位之升降,為其任之煩簡。”
《書·畢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蔡沉集傳:“有升有降,猶言有隆有污也。”
《新唐書·呂才傳》:“故知榮辱升降,事關諸人,而不由於葬。”
清·顧炎武《日知錄·大夫稱子》:“於此可以見世之升降焉,讀《春秋》者,其可忽諸?”
《新唐書·食貨志一》:“然是時天下户未嘗升降。”
唐·柳宗元《非國語上·大錢》:“古今之言泉幣者多矣,是不可一貫,以其時之升降輕重也。”
象升《序》:“因與縱談詩道,升降流別,蓋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
《楚辭·離騷》:“升降以工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憑雲升降,從風飄零。”
《明史·選舉志三》:“又以事之繁簡,與歷官之殿最,相參互覆,為等第之升降。”
《平山冷燕》第一回:“聖旨一宣,早有禮部尚書出班奏道:‘督學府縣官,即從得才失才為升降,如此則是寓搜求於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礙制,庶為兩便。’” [1] 

升降解釋

登高與趨下。
上前與後退。
升進與黜退。
上升下降。
指數量的增減
評議高低優劣
忐忑不安。
上升下降。
官職的升遷黜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