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秋鎮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轄鎮)

鎖定
千秋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地處射陽縣中部偏北,東與省臨海農場接壤,南隔射陽河與合德鎮相望,西與濱海縣五汛鎮交界,北與臨海鎮相鄰,距射陽縣人民政府1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57.46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千秋鎮户籍人口為60907人。 [5] 
清末民初,屬阜寧縣第六區;2000年,千秋鄉與鮑墩鄉合併設千秋鎮。 [1]  截至2020年6月,千秋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府前路1號。 [1] 
截至2019年末,千秋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5] 
中文名
千秋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
地理位置
射陽縣中部偏北
面    積
157.46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府前路1號
電話區號
0515
郵政編碼
22435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蘇J
人    口
60907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千秋鎮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屬阜寧縣第六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11月,屬阜東縣華成區。
1949年11月,屬濱海縣臨海區。
1956年2月,屬射陽縣臨海區。
1957年10月7日,千秋、運糧(除北部兩個社)合併為千秋鄉。
1958年9月,屬興盛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置千秋公社。
1981年3月,析出13個大隊置鮑墩公社。
1983年,分別改為千秋鄉、鮑墩鄉。
2000年,千秋鄉與鮑墩鄉合併設千秋鎮。 [1] 

千秋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轄渠東、運糧、聯合、濱興、推廣、沙港、濱東、濱南、一心、三鄉河、二澗、陸墩、東明、民新14個行政村,三區、竹節、振興、鮑墩4個社區,下設102個村民小組,40個居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千秋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三區社區、振興社區、竹節社區、鮑墩社區、渠東村、推廣村、濱興村、濱東村、陸墩村、民新村、三鄉河村、運糧村、聯合村、濱南村、沙港村、二澗村、一心村、東明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府前路1號。 [1] 

千秋鎮地理環境

千秋鎮位置境域

千秋鎮地處射陽縣中部偏北,東與省臨海農場接壤,南隔射陽河與合德鎮相望,西與濱海縣五汛鎮交界,北與臨海鎮相鄰,距射陽縣人民政府1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57.46平方千米。 [5] 

千秋鎮地形地貌

千秋鎮地處黃淮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中南部略高。 [1] 

千秋鎮氣候

千秋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常年以東南風為主,氣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日照2100多小時,無霜期220天,年平均氣温1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千秋鎮水文

千秋鎮境內河流屬沿海水系,有一級河3條,長34.5千米;二級河19條;長158.75千米;三級河203條,總長380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射陽河,自東明村入境,由聯合村出境,境內段長20.2千米;運糧河單獨入海。 [1] 

千秋鎮自然資源

2011年,千秋鎮有耕地10萬畝,人均1.7畝。 [1] 

千秋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總人口有6037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02人,城鎮化率9.1%;總人口中,男性31392人,佔52%;女性28983人,佔48%;18歲以下8870人,佔14.7%;19—35歲15184人,佔25.1%;36—60歲以上26659人,佔44.2%;61歲以上9662人,佔16%;以漢族為主;有壯、回、黎、苗等12個少數民族,共90人。2011年,千秋鎮人口出生率6.79‰,人口死亡率3.75‰,人口自然增長率3.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3人。 [1] 
截至2017年末,千秋鎮常住人口為52272人。 [3] 
截至2018年末,千秋鎮户籍人口為61204人。 [4] 
截至2019年末,千秋鎮户籍人口為60907人。 [5] 

千秋鎮經濟

千秋鎮綜述

2011年,千秋鎮實現生產總值14.3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8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77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26.1:40.6:33.3。2011年,千秋鎮財政總收入383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89萬元。2011年,千秋鎮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867元。 [1] 
截至2018年末,千秋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4] 
截至2019年末,千秋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5] 

千秋鎮農業

2011年,千秋鎮農業總產值8.7億元。千秋鎮糧食作物以大小麥、稻穀、玉米為主。2011年,千秋鎮生產糧食7萬噸,其中大小麥2.5萬噸;稻穀3.5萬噸;玉米0.6萬噸。油料作物以花生、油菜、芝麻等為主。2011年,千秋鎮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量3086噸。千秋鎮經濟作物以棉花、藥材、蔬菜瓜果為主。2011年,千秋鎮棉花種植面積5.6萬畝,產量3373噸;藥材產量405噸;蔬菜瓜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8萬噸,其中平菇1.2萬噸,蒜薹1.9萬噸。千秋鎮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千秋鎮生豬年飼養量9.2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飼養量1.7萬隻,年末存欄0.9萬隻;家禽飼養量147.6萬羽,上市家禽108萬羽。2011年,千秋鎮生產肉類7124噸,禽蛋6203噸;畜牧業總產值2.1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4.1%。千秋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千秋鎮養殖面積1.7萬畝,總產量1萬噸;漁業總產值1.1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2.6%。 [1] 

千秋鎮工業

千秋鎮工業以糧食加工、裝飾材料、紡織為主;是農副產品加工生產基地,重點規劃了紡織、服飾、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集羣。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規模以上企業5家,職工25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億元。 [1] 

千秋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商業網點1450個,職工3080人。2011年,千秋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0.6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 [1] 

千秋鎮金融業

千秋鎮社會事業

千秋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820人,專任教師31人;小學2所,在校生1230人,教師15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初中2所,教師125人,在校生32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100%。2011年,千秋鎮教育經費達0.01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2億元。 [1] 

千秋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40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人。2011年,千秋鎮有廣播喇叭7500只,入户率70.5%,通響率90%。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線電視用户數為105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20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3%。 [1] 

千秋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各類有各級衞生機構3個,其中鎮中心衞生院1所,病牀40張,固定總資產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1人。鎮中心衞生院骨傷科為鹽城市一級醫院特色專科。2011年,千秋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600人次,住院手術300台次,出院病人376人次。2011年,千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6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95萬人,參合率99%。 [1] 

千秋鎮社會保障

2011年,千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0户、16人,支出3.8萬元,月人均197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276户、1757人,支出199.3萬元,月人均9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0人,支出17.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0人,支出20.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73人次,支出5.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6006人,參保率85%。 [1] 

千秋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1205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38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完成25210件,訂閲期刊12775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移動電話用户10230户,寬帶接入用户3650户。 [1]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自來水廠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1]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變電站(所)1座,有主變壓器15台。2011年,千秋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7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5%,供電可靠率99.6%。 [1] 

千秋鎮交通運輸

千秋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網,村村通公路,省道陳李線過境,境內長9.6千米。截至2011年末,千秋鎮有縣鎮級公路25條,總長118千米;境內通航河道3條,總長31.2千米,其中射陽河為一級航道,最大通航能力為1500噸位船舶。 [1] 

千秋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千秋鎮以“立業千秋”之意命名。 [1] 

千秋鎮風景名勝

  • 天福寺
天福寺坐落於千秋鎮境內千秋大橋北首射陽河邊,該寺依路傍水,橋寺一體,系鹽城市旅遊景點千秋黿影的姊妹景點之一。天福寺原名菩提寺,又稱菩提蓮社。20世紀30年代初,閩南佛學院弘一大師來此弘法,又得蘇州靈巖山寺妙真大和尚之援助,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八月五日奠建道場,取名為菩提蓮社。1995年,建設蘇中沿海大動脈陳李線公路時整體遷移至射陽河邊現址。該寺佔地6.67公頃,建成仿清山門圍牆、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三聖殿、藏經樓等90多間建築和佛菩薩像42尊。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侯學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蘇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4年7月:1089-1091.
  • 2.    千秋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12]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70.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74.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