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山古建築羣

鎖定
千山古建築羣,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內,包括“五大禪林”(龍泉寺、香巖寺、大安寺、祖越寺、中會寺)和無量觀,是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3] 
遼金時期,千山已發展成為佛教勝地,寺廟建築已達到了相當規模,有著名的“五大禪林”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建築羣,並迅速發展。千山古建築羣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內,是由“五大禪林”即龍泉寺、祖越寺、大安寺、中會寺、香巖寺等佛教場所和無量觀道教場所組成。龍泉寺為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古老的佛寺;無量觀是千山風景區最早的道觀,也是千山眾多道教廟宇中最大的一個;中會寺地處祖越寺、龍泉寺,大安寺、香巖寺之中,且昔年五寺眾僧多集會於此,故名“中會寺”。其主要建築為山門、禪堂、大殿、千佛殿四個建築羣;大安寺以建築規模雄曠著稱。寺內現存山門、正殿、前殿、後殿、鐘樓、禪堂、課堂、胡仙堂、碾坊、東西配殿等30餘間;祖越寺建造在蜿蜒、狹長的喇叭形山谷中,地勢北高南低,廟宇低窪處全部用石塊壘築起來,建築工程巨大。千山古建築羣,其建築依山就勢、高低起伏、結構嚴謹、古樸自然,特別是古建築中的古塔、磚雕、彩塑、石刻和壁畫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3]  [5] 
2013年5月,千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千山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內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39-3-23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千山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蹤跡。隋唐時有了佛堂、禪堂等小型禪修殿宇。到了遼金時期,千山已發展成為佛教勝地,這時候千山佛教大興,寺廟建築已達到了相當規模,有著名的“五大禪林”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建築羣,並迅速發展。 [6] 
元明時期,千山逐漸的成為了遼東寺廟的集中地。明朝時期,千山的祖越、龍泉、香巖、中會、中安五寺等基本建成,被稱為五大禪林;無量觀、慈祥觀、青雲觀稱為三大道觀。 [6] 
中會寺始建於漢朝,明清以來屢毀屢建。20世紀80年代後,歷經多次重修擴建的中會寺才初顯規模。 [4] 
據清雍正十年(1732)《千山香巖寺重修碑記》載:“香巖寺興於漢、唐、宋、元。”後經災害衰落,經明正德年間開始多次維修。 [3] 
祖越寺始建於漢魏,唐代又進一步擴建,到了宋代寺廟已經頗具規模。當時的建築寬闊宏偉,大過現在好幾倍。到了元代則趨於衰頹,廟宇坍塌嚴重。明朝嘉靖年間山洪暴發,大水沖毀廟宇,只殘留玉皇閣、萬佛閣。明隆慶、萬曆兩朝和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擴建,後又在上世紀遭受較大程度的損毀。 [12] 
龍泉寺大規模興建是在明代以後。明隆慶五年(1571年),在羅漢洞和佛堂舊基修建如來堂,東西兩廂修建禪堂、齋堂各一所。明萬曆六年(1578年)在如來堂下修建殿宇5間及配房。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建藏經閣。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修建東殿3間。明神宗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親率皇后、太子及諸王、大臣、侍衞等萬餘人,由盛京到千山龍泉寺等寺廟,並留下讚美龍泉寺的詩章。同時,比利時人費迪南特斯阜沁斯脱作為顧問,隨康熙皇帝一起遊覽龍泉寺。這是有文字記載遊覽千山的第一個外國人。 [7] 
無量觀創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道教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弟子劉大琳,奉師父瀋陽太清宮之郭守真之命開山於此。據《遼陽縣誌》記載,除羅漢洞、玉皇閣之外,其它均為康熙六年(1667年)所修建,開始修建規模尚小,後經清嘉慶九年(1804年)、清道光五年(1825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相繼重修並不斷擴大,成現在之規模。 [9] 
大安寺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 [10] 
2016年4月,千山古建築羣修繕工程啓動。 [2] 

千山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千山古建築羣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內,是由“五大禪林”即龍泉寺、祖越寺、大安寺、中會寺、香巖寺等佛教場所和無量觀道教場所組成。 [5-6] 

千山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龍泉寺
龍泉寺
龍泉寺(3張)
龍泉寺為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古老的佛寺。龍泉寺依山而建,順應地勢、佈局嚴謹,工藝精巧,建築以古樸、大氣、雄渾所著稱。龍泉寺的主要建築大雄寶殿、法王殿、禪堂、齋堂及配殿等均建於明代。龍泉寺山門位於龍泉谷口迎賓石上方,石砌山門呈拱形,門上端部分為青磚結構灰筒瓦,前後檐裝有滴水,脊上有大尾,脊背上有獸頭,正面匾額寫有“敕建龍泉”四字。龍泉寺影壁位於龍泉寺二道山門,一字型,青磚結構,砌磚仿斗拱,上端有瓦檐滴水,高約2.3米,長4.4米,寬0.5米。現有建築19幢、54間。 [3]  [7-8] 
無量觀
無量觀
無量觀(2張)
無量觀位於北溝,亦稱無樑觀,是千山風景區最早的道觀,也是千山眾多道教廟宇中最大的一個。山門內為大夥房,拾階而上,到達無量觀主殿三觀殿建築羣。三官殿供奉道教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四周,東有抱石松諸景,西有松石相疊的陡壁,南有奇石秀峯,北有松巖疊翠的高山。經丹鳳朝陽,豬首峯,為老君殿,單檐歇山式建築莊嚴古樸,四周崇山峻嶺。 [3]  [7] 
香巖寺
無量觀 無量觀
香巖寺位於南溝香巖谷內,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香巖寺內有天王殿,多了天王殿就是香巖寺的第二重院落,內有蟠龍古松,1000多年曆史。寺東山上的“雙峯塔”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現存的最古建築,塔上有磚雕飛天等圖案。 [3]  [10] 
中會寺
中會寺
中會寺(3張)
中會寺位於南溝中部,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地處祖越寺、龍泉寺,大安寺、香巖寺之中,且昔年五寺眾僧多集會於此,故名“中會寺”。其主要建築為山門、禪堂、大殿、千佛殿四個建築羣,南北一字排列,長約400米,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中會寺分上下兩層殿,後殿依山,前殿瀕澗,佈局精巧,整個寺院的建築羣都在磚石砌成的大牆之內。中會寺山門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門,小門上額橫書有“部林”“紇哩”。山門背面也有橫額,正門橫書“妙證悟門”,小門上橫額書“祗桓”“覺場”。 [3-4] 
大安寺
大安寺 大安寺
大安寺位於南溝文殊、普賢峯南坳中,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以建築規模雄曠著稱。寺內現存山門、正殿、前殿、後殿、鐘樓、禪堂、課堂、胡仙堂、碾坊、東西配殿等30餘間。山門單檐歇山式建築,花崗岩石砌成,造型宏闊,樸素典雅。門楣上刻有“敕建大安禪林”之語,背面楣上雕有“金輪永鎮”。左右兩側的“日”與“月”字,意為大安寺與日月同輝,光芒四射。門前有石獅子一對,分列兩側,是大安寺方丈童靈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所立,每隻重達一噸。現存建築具有明清時期風格。大安寺內有座白色覆缽式的妙湛大師舍利塔。大安寺通明峯的懸崖上,一處唐代以前的古庵遺址。 [3]  [10] 
祖越寺
祖越寺 祖越寺
祖越寺位於北溝西閣之前崖下,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祖越寺殿宇後面是雄偉的彌勒峯,右側是懸崖,前面是亭塔相峙、壑谷。祖越寺建造在蜿蜒、狹長的喇叭形山谷中,地勢北高南低,廟宇低窪處全部用石塊壘築起來,建築工程巨大。祖越寺建築規模不是大,建築是以四合院的構圖來佈局。祖越寺現有七幢建築,經過多次修葺,現在保留下來的是明代的建築風格,單檐歇山式建築,雕龍透脊,垂脊和斜脊之間有吞口,斜脊上有跑獸和脊稍頭,灰色筒瓦,檐上有貓頭、滴水、檐下有飛子、斗拱、彩畫雲圖。法王殿即天王殿,正面供奉着彌勒佛像,兩側是樟木精雕的四大天王像,彌勒佛背面是護法韋陀菩薩。法王殿東側是民間建築風格的靜室和大仙堂,後面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釋迦摩尼、阿彌陀佛、藥師佛幾尊佛像。在大雄寶殿兩側還有觀音殿和地藏殿,裏面都是由實木雕刻而成的觀音像。來鶴亭位於寺前溪邊,六角重檐磚尖形,懸樑吊柱結構,紅琉璃瓦。來鶴亭建築年代久遠,早在明朝就有記載,曾經命名為四松亭、接官亭。來鶴亭對面的山脊上,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塔,這就是無幢塔。塔高10餘米,就地取材,用千山粗粒花崗岩修成,是一座六面實心結構的13級鎮山寶塔。塔上的浮雕與字跡已經看不清楚了,通過塔旁青石的字跡可以知道是明朝永樂年間出使朝鮮的官員為了壯大祖越寺的規模而修建的。 [3]  [11] 

千山古建築羣文物遺存

題刻
中會寺正門橫書“妙證悟門” 中會寺正門橫書“妙證悟門”
中會寺山門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門,小門上額橫書有“部林”“紇哩”。山門背面也有橫額,正門橫書“妙證悟門”,小門上橫額書“祗桓”“覺場”。 [4] 
“敕建龍泉” “敕建龍泉”
龍泉寺山門上刻有“敕建龍泉”四個大字,是明神宗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龍泉寺”的御筆親題,因此龍泉寺又被稱為皇家寺院,這在東北地區是不多見的。龍泉寺羅漢堂北山石崖橫刻“吐符應生”為明代巡遼侍御盛泰宇題刻。意思就是龍泉寺靈驗,佛祖、菩薩口吐真言,有求必應。 [6] 
“獨鎮羣嶽” “獨鎮羣嶽”
祖越寺北石壁上刻有:“獨鎮羣嶽”“含澤宣氣”“明隆慶三年(1569年)巡遼待御題”等字。 [11] 
石碑
香巖寺內有元代皇慶二年(1313年)“雪庵和尚金公塔銘”碑,為千山現存最早的碑刻。 [3] 
藏經
根據明代《大明一統志》記載,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感龍泉寺高僧之德和弘揚佛法之功,慈聖皇太后宣旨:將宋版大藏經637函,計678卷,賜予千山龍泉寺。同時賜銅鑄金蓮花坐佛像一尊,高1.4米,重300斤,從此成為龍泉寺鎮寺之寶。 [7] 

千山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千山古建築羣,其建築依山就勢、高低起伏、結構嚴謹、古樸自然,特別是古建築中的古塔、磚雕、彩塑、石刻和壁畫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5] 

千山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千山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千山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千山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千山古建築羣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內。 [3] 

千山古建築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千山古建築羣,路程約19.2千米,用時約33分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