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月花神

鎖定
《十二月花神》是2011年7月10日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焦俊梅。 [1] 
中文名
十二月花神
作    者
焦俊梅
出版時間
2011年7月10日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頁    數
156 頁
ISBN
9787535644992
定    價
26 元
開    本
16 開

十二月花神內容簡介

十二月花神是流傳於安徽安慶的傳統舞蹈。潛山古代民間燈會、廟會中的主要文娛表演節目。它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傳説“觀音灑淨”為題材,以傳統舞蹈形式表達傳統勞動人民在盛世中的生活感情。
也指12月份花神。
中國的農曆是世界上獨有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百花榮枯,生生不息。古人浪漫風雅,生出許多趣聞雅事,以十二月令的代表花和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的傳説最讓人神往。本書介紹了十二月令的代表花和花神,觀賞花姿花容,品讀花畫花詩,進而引出與十二花神相關的民俗,如九月代表花為菊花,花神相傳為陶淵明,每逢九九重陽,人們賞菊簪菊,飲菊花酒,吃菊花糕。可見十二月令花和十二花神,不僅作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玩味的對象,入詩入畫,更是融入中國的民俗文化,入口入心了。

十二月花神民俗文化

申報單位:安慶市潛山縣潛山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傳統民間音樂舞蹈“十二月花神”,歷經300餘年,—直廣為流傳。
舞蹈通過觀音灑淨水,使人間萬物復甦,百花競放。歌詞主題鮮明,是以歌盛世,慶歌平,樂豐收,觀花賞景為內容的十二首美麗的生活頌歌。舞蹈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風格。
據清代潛山縣廩生張伯祥考證,明代天啓年間潛山就有“十二月花神”表演活動。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才以固定、完美的音樂舞蹈形式流傳下來,在民間特別是在黃泥一帶最為流傳。如黃泥鎮每年十月一次的“忠烈大王廟會”及民國年間每年十月一次的“平安會”、水吼鎮每年一次的“黃公會”等大型羣眾集會都必須有該舞蹈的演出。解放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文化部門在黃泥鎮藝人汪亞英的幫助下及時蒐集整理出“十二月花神”,1957年1月被選送參加安徽省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同年三月又被選送到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同時還被邀請到中南海懷仁堂演出,受到了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9年“十二月花神”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安徽卷》,1992年10月該舞蹈出席了中國安慶第一屆黃梅戲藝術節開幕式的演出。

十二月花神神話傳説

傳説農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們稱之為“花朝”,因此民間便有一個“花朝”之慶。而隨着季節時令的替換,百花也以各種不同的容顏繽紛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為人們的生活平添了無數浪漫情趣。愛花惜花之人,自然也為百花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説。因此,在中國,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擁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在百花的傳説中,以農曆中的十二個月令的代表花,與司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説最令人神往。花的美原是渾然天成,無可比較。
俗傳農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清代蔡雲有詩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講的正是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景象。
歷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詠百花,弄出許多趣聞軼事來,從而造就出12個月的花神來。正所謂“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了。

十二月花神男12花神

一月蘭花屈原
他親手在家“滋蘭九畹,樹蕙百畝”,把愛國熱情寄託於蘭花,並贊蘭花“幽而有芳”,且常身佩蘭花,故後人把蘭花視為“花中君子”和“國香”,把蘭花作為高尚氣節和純真友誼的象徵。
二月梅花林逋
他終生無官、無妻、無子,隱居西湖孤山,植梅為妻,畜鶴為子。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被贊為神來之筆。梅花被譽為“國魂”和“花魁”,把它視為敢為天下先優秀品德的象徵。
他在《桃花賦》,讚揚桃花為“豔中之豔,花中之花”,並以古代許多美人作比擬,使人見了桃花,猶如見到美人。由此桃花常被作為吉祥美好、美滿愛情的象徵。
四月牡丹花神歐陽修
他遍歷洛陽城中十九個花園,尋覓牡丹佳品,寫有我國第一部栽培牡丹的書《洛陽牡丹記》。牡丹花朵碩大,花容端麗,素有“花中王”之稱,後人把它作為“繁榮富強,和平幸福”的象徵。
他贊“揚州芍藥為天下之冠”,任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萬花會”,損害芍藥,滋擾百姓,便下令廢除“萬花會”,受到百姓擁護。芍藥是表示相互的愛情和友誼的象徵。
他寫《石榴頌》雲:“美木豔樹,誰望誰待?……照烈泉石,芳披山海。奇麗不移,霜雪空改。”石榴“千房同膜,十子如一”,成熟後微微綻開一點紅唇兒,笑向人間,所以人們常以石榴作禮品,祝其子孫發達、前程無量。
他的散文《愛蓮説》高度讚揚荷花品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成為廉潔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規範的化身。
他詠紫薇雲:“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道出了紫薇優於百花的特色。
九月桂花洪适
他對桂花情真意切,詠詩道:“風流直欲佔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里,絕如芳譽亙千鄉。”我國人民向來用桂花表示友好、和平和吉祥如意,青年男女則以桂花表示愛慕之情。
晚年居故里蘇州,隨地就勢築亭建榭,遍種芙蓉,寫有《攜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讚美芙蓉,後人謂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民間視其為夫妻團圓之物。
十一月菊花神陶潛
棄官歸隱廬山後,種菊吟詩自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第一位頌揚菊花為“霜下傑”的人。“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説到今”,菊花已成為堅不可摧充滿生命活力的象徵。
-
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孫
他寫的水仙花前賦後賦千餘言,把水仙花描寫得十分美麗可愛,現人們還以水仙為“純潔愛情”的化身。
-

十二月花神女12花神

一月梅花花神江采蘋
江采蘋,即梅妃,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唐玄宗開元中,太監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廣東一帶,見到丰神楚楚、秀骨姍姍的江采蘋,就收她選入宮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寵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蘋,視宮中粉黛如塵土。江采蘋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唐玄宗戲名曰梅妃。唐玄宗曾當着諸王面稱讚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後來因楊貴妃的出現,梅妃失寵,孤寂而終。
二月杏花花神楊玉環
楊玉環,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她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温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還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三月桃花花神戈小娥
戈小娥,元順帝之淑姬,酡顏如醉,而膚白似玉,著水彷彿桃花含露,愈增嬌美,帝喻雲:“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
四月牡丹花神麗娟
麗娟,西漢武帝所幸宮人。玉肌柔軟,吹氣如蘭,嘗於芝蘭殿旁歌《迴風》之曲,庭中樹花為之翻落,是謂“曲庭飛花。”
五月石榴花神公孫氏
公孫大娘,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脱》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描敍她的劍舞道:“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據説草聖張旭的狂草書就是從她的劍舞中獲得的靈感。
六月蓮花花神西施
西施,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諸暨苧蘿山下苧蘿村之浣紗女,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後被圖謀報仇復國的越王勾踐從民間選出加以培訓後送與吳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相傳吳亡後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而去。
七月玉簪花花神李夫人
李氏,漢武帝后期最寵愛的夫人。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頗得武帝歡心,一日作歌“北方有佳人”於武帝前,武帝聞之不禁嘆息説:“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勢説:“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動,立召李氏入宮納其為妃。由此李氏寵冠後宮,號為李夫人。後李夫人病重,至死都不肯讓武帝見她一面,保持住武帝心中她的美好形象,死後宗室得以繼享安泰富貴。
八月桂花花神綠珠
綠珠,傳説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善吹笛。鉅富石崇為交趾採訪使時,慕名向當地太守求綠珠以歸,太守開價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換得了綠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之句。石崇為人驕奢張揚,卻極寵綠珠。後石崇依附的朝廷勢力賈謐被誅,石崇被免職,一直覬覦綠珠的孫秀向石崇索要綠珠被拒,於是進言當權的趙王倫誅殺石崇。殺兵至,石崇對綠珠嘆息説:“我今為卿獲罪矣。”綠珠流淚道:“願效死於君前。”於是墜樓而死。
九月菊花花神梁紅玉
梁紅玉,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其人見識不凡,膽略過人。曾星夜抱子馳馬奔赴秀州知會韓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亂,得封安國夫人。韓世忠與金國大將金兀朮大戰於黃天蕩,梁紅玉一身戎裝親於戰艦之上擊鼓助威,進而大獲全勝。後宋高宗聽信秦檜讒言,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名將岳飛,為之抱不平的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被封為成安郡王。韓世忠憤然辭官,與梁紅玉歸隱杭州西湖,死後夫妻合葬於蘇堤靈巖山下。
十月芙蓉花神貂蟬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時董卓禍亂京城,王允於是設下連環計:先把貂蟬暗地裏許給呂布,再明獻於董卓。呂布對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閃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機説服呂布,剷除了董卓。後人謂此曰:“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十一月山茶花花神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傳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自此一直無緣君面。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呼韓邪單于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繼嫁予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
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
甄宓,生於漢光和五年,三歲失父,九歲喜書,視字輒識。十餘歲時,天下動亂,又逢饑饉,甄家廣有儲谷,甄宓勸母親將穀物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得舉家稱善。漢獻帝建安年間,袁紹之子袁熙聘娶甄宓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鄴城,曹丕納其為夫人,生曹睿及東鄉公主。黃初元年曹丕在洛陽登基,史稱魏文帝,漢獻帝進獻郭氏、李氏為嬪妃,二妃受寵,甄后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於黃初二年六月派人賜死甄后,葬於鄴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後, 諡她為文昭皇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