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鎖定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原為清乾隆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家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為北京大學地質學館,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1]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建築平面呈曲尺形,地上南翼三層,東翼二層,磚混結構,灰磚清水牆面 [4]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為中國最早引人西方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作品,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4] 
1990年2月23日,北京大學地質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3日,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7年12月2日,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為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8-9] 
中文名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
所處時代
民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619-5-012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此處為清乾隆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家廟。
民國時期,此處為富察·傅恆裔孫松椿的松公府。
民國二十年(1931年),北京大學購得松公府 [7]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設計,松公府改建為北京大學地質學館 [4]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北京大學地質學館建成 [1]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北京大學地質學館在外牆增加抗震框架。
1986年,原位於富察·傅恆家廟中的清乾隆敕建碑移至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7]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建築格局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建築平面呈曲尺形,地上南翼三層,東翼二層,磚混結構,灰磚清水牆面,入口立面左上方女兒牆局部的高起部分做旗杆處理。建築西南角牆體內嵌有一塊奠基石,鐫刻“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奠基”字樣 [4]  [6]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建築特色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建築平面、立面均為不對稱形式,外形隨功能要求變化,建築造型明快簡潔。方窗之間以磚塊交錯壘砌出凹凸橫線的簡單裝飾。內部居室分配合理,門窗尺寸、樓梯、牆線等裝飾設計精巧。建築外形優美樸素,完全服從內部功能構成,既不刻意追求雄偉感的大塊體量構成,也沒有特別煩瑣的細部裝飾 [4]  [6]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文物價值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為中國最早引人西方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作品,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4]  [5]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文物保護

1990年2月23日,北京大學地質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3日,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7年12月2日,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為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8-9]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旅遊信息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地理位置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8、101、103、109、111、128路公交車,在沙灘路口西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6號線,在中國美術館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約1.8千米,駕車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