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捍

鎖定
劉捍(?-909年),開封(今屬河南)人。 [2]  唐末五代將領。
劉捍為人明敏有威儀,初為朱温將。朱温攻鎮州,與王鎔言和,令其以單騎入城諭意。朱温攻定州,王處直欲降,劉捍復以單騎入城慰諭。朱温圍鳳翔,遣其入見李茂貞唐昭宗召見,對答稱旨,賜以錦袍,拜登州刺史,賜號“迎鑾毅勇功臣”。朱温攻淮南,劉捍先至淮口,築浮橋以渡大軍。及攻壽州,又築浮橋以渡歸師。以功拜宋州刺史。朱温稱帝,劉捍遷左天武指揮使、元從親軍都虞侯、左龍虎統軍,出為佑國軍留後。劉知俊反,執其送李茂貞,被殺。 [2] 
全    名
劉捍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開封
逝世日期
909年

劉捍人物生平

劉捍募兵淄青

梁太祖剛剛鎮守宣武軍時,讓他作客將,派他隨朱珍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劉捍屢立戰功

梁太祖向北進攻鎮州,和王鎔講和,派劉捍去見王鎔,王鎔的軍隊不知道梁的用意,正整兵以待,劉捍孤身獨騎飛馳入城,把梁太祖的用意告訴王鎔,王鎔於是遵命。梁軍進攻定州,降服王處直,劉捍又一人騎馬入城慰勞。梁太祖圍攻鳳翔,派劉捍進見李茂貞商議戰事。唐昭宗召見劉捍,詢問梁軍的情況,對答很合唐昭宗之意,賜給錦袍,拜為登州刺史,賜號叫“迎鑾毅勇功臣”。梁軍進攻淮南,派劉捍先去淮口,修築馬頭下浮橋讓梁兵渡河。梁太祖出兵光山進攻壽州,又派劉捍在淮北建浮橋,讓返回的軍隊渡過。拜為宋州刺史。

劉捍被執遇害

梁太祖登位後,升為左天武指揮使元從親軍都虞候、左龍虎統軍,出任佑國軍留後。同州劉知俊反叛,賄賂引誘劉捍手下的將官,把劉捍捉去,劉知俊給劉捍戴上腳鐐手銬,送到李茂貞那裏,將其殺死。梁太祖哀悼劉捍,贈劉捍太傅頭銜。 [1] 

劉捍史料記載

劉捍舊五代史

劉捍,開封人。父行仙,宣武軍大將。捍少為牙職,太祖初鎮夷門,以捍聰敏,擢副典客。唐中和四年夏,太祖以朱珍為淄州刺史,令收兵於淄、青間,命捍監其兵,路逢大敵,皆破之。入博昌,獲精兵三萬以歸。四月,合大軍敗蔡賊秦宗賢數萬眾於汴西。文德元年十一月,蔡將申叢折宗權足,納款於太祖,使捍奏其事,加兼御史大夫。光化三年六月,太祖北伐鎮、定,至常山,而王釒容危懾,送款於太祖,命捍入壁門傳諭。時兩軍未整,守門者戈戟千匝,捍馳騎而入,竟達其命。又移師以攻中山,至懷德驛,大破定人五萬眾,王處直乞降,捍復單馬入州,安撫而回。太祖迎昭宗於岐下,以捍為親軍指揮。天覆三年正月,宋文通令客將郭啓奇使於太祖,命捍覆命。昭宗聞其至,即召見,詢東兵之事,仍以錦服、銀鞍勒馬賜之。翼日,授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登州刺史。昭宗還京,改常州刺史,賜號迎鑾毅勇功臣。四月,太祖伐王師範於青州,改左右長直都指揮使。天祐三年正月,授宋州刺史。四月,加檢校司徒。太祖受禪,授左龍虎統軍兼元從新軍馬步都虞候。及上黨纏兵,太祖親往巡撫,以捍為御營使。大軍次昂車,斥候來告蕃戎逼澤州,命捍以兵千人赴之,並軍遂遁,車駕還京,授捍侍衞親軍都指揮使。晉人侵晉州,從幸陝回,加檢校太保。及從駕幸河中,詔追王重師赴行在,以捍為雍州節度觀察留後。才逾月,劉知俊據同州反,潛使人以厚利啖將校,遂為部下所執,送於知俊。知俊縶捍歸於鳳翔,為李茂貞所害。開平四年,贈太傅。末帝即位,又贈太尉。
捍便習賓贊,善於將迎,自司賓局及征討四出,必預其間。雖無決戰爭鋒之績,而承命奔走,數揚命令,勤幹涖職,以至崇顯焉。 [3] 

劉捍新五代史

劉捍,開封人也。為人明敏有威儀,善擯贊。太祖初鎮宣武,以為客將,使從朱珍募兵淄青。太祖北攻鎮州,與王鎔和,遣捍見鎔,鎔軍未知梁意,方嚴兵,捍馳一騎入城中,諭鎔以太祖意,鎔乃聽命。梁兵攻定州,降王處直,捍復以一騎入慰城中。太祖圍鳳翔,遣捍入見李茂貞計事。唐昭宗召見,問梁軍中事,稱旨,賜以錦袍,拜登州刺史,賜號“迎鑾毅勇功臣。”梁兵攻淮南,遣捍先之淮口,築馬頭下浮橋以渡梁兵。太祖出光山攻壽州,又使捍作浮橋於淮北,以渡歸師。拜宋州刺史。太祖即位,遷左天武指揮使、元從親軍都虞候、左龍虎統軍,出為佑國軍留後。同州劉知俊反,以賂誘捍將吏,執捍而去,知俊械之,送於李茂貞,見殺。太祖哀之,贈捍太傅。 [4] 

劉捍史料索引

《舊五代史 卷二十(梁書)列傳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