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復基

鎖定
劉復基(1884-1911),湖南常德人,又名汝夔,字堯澂。光緒三十年(1904),曾與謀長沙起義,後走日本,入同盟會。三十二年返湘設立報所運銷《民報》。後赴滬協辦《競業旬報》,入鄂襄辦《商務報》。宣統元年(1909)至武漢,任《商務報》會計兼發行人。次年投入新軍,參加振武學社。三年文學社成立,為評議部長。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後,任軍事籌備員。武昌起義前夕被捕就義。 [2] 
中文名
劉復基
外文名
LiuFuJi
別    名
劉堯澂,劉汝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南省武陵縣(今常德縣)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11年10月10日
畢業院校
武陵縣立高等小學堂
主要成就
武昌起義臨時總司令部參議、武昌首義三烈士之一
出生地
湖南武陵

目錄

劉復基人物生平

劉復基,字堯澂,後易名汝夔,生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湖南常德人。少年時曾就讀於常德縣立高等小學堂,成績優異。他幼讀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諸人書,感受民族主義思想,深恨清廷統治腐朽黑暗,慨然有推翻清廷之志。這時,他認識了剛從日本回國不久的黃興,兩人常在一起議論反清革命事宜。
1904年秋,黃興等人密謀於11月16日西太后七十歲生日當天在長沙起義,常德、衡州等五路同時舉事,劉復基積極投入了這次行動。10月,他受黃興的派遣,與宋教仁一道負責主持常德一路。他們在常德籌措經費,聚集同志,聯絡會黨,頗著成效。不意事機泄漏,起義未經發動即遭失敗。劉復基匿於常德柳葉湖,倖免於難。
11月,參與起義的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又潛回湘西洪江,圖謀再舉,劉復基毅然前往參加。不料起義前馬福益被捕,於1905年4月就義於長沙。劉復基悲憤交集,但鬥志彌堅。不久,他東渡日本探索革命道路,同年8月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1906年春,劉復基受同盟會派遣,回湘開展工作。他在長沙籌設報刊代派所,運銷《民報》及各種革命宣傳書冊,同時還負責湘、鄂兩省的聯絡工作。同年夏,他積極參與禹之謨倡導公葬留日革命青年陳天華、姚宏業於嶽麓山的活動。事後,清吏竟將禹之謨逮捕下獄。劉復基無比憤懣,乃與蔣翊武奔走沅、澧之間,招納會黨,以民族大義相號召,得敢死之士數百人,準備起義。他們設革命機關於常德祇園寺,不料又被清吏偵破。劉復基避走上海,在那裏與楊卓林創辦《競業旬報》,以通俗文體宣傳反清革命。1907年3月,楊卓林被捕下獄,《競業旬報》被迫停刊。
1908年春,劉復基應胞兄劉星澂函召,與蔣翊武赴漢口辦《商務報》。12月,他們得知武昌成立了革命團體羣治學社,便以報社採訪員名義前往聯絡,結識了新軍中的羣治學社負責人蔡大輔。通過蔡的介紹,又與武昌羣治學社負責人李六如取得了聯繫。此後,《商務報》成為羣治學社的機關報,進行革命宣傳,反清色彩十分鮮明,被視為“漢口報界革命之急先鋒”。
1910年4月,長沙發生搶米風潮,羣治學社決定乘機發動起義,嗣因搶米風潮很快被鎮壓下去而作罷。但風聲已經外露,《商務報》被清政府封閉。不久,羣治學社改名振武學社。這時,劉復基深感革命的勝利非發動軍隊不易成功,便毅然投筆從戎,入湖北新軍第四十一標三營左隊當兵。
1911年1月,振武學社因革命活動暴露,改名為文學社,劉復基被推為評議部長。文學社的宗旨是:“推翻清朝專制,反對康、梁的保皇政策,擁護孫文的革命主張。”組織發展很快組織發展很快,3月15日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時,社員達四百餘人。7月,文學社社員猛增到近三千人。這時,該社的機關報《大江報》因連續發表激烈的反清言論,被湖北當局查封。劉復基不斷奔赴各營報告情況,告誡同志加倍慎重,保守秘密,準備革命時機到來。
劉復基很重視文學社與湖北的另一革命團體共進會的聯合問題,一再在代表會上提出。他説:“我們兩團體宗旨、目的都是一致的,合則兩美,離則兩傷;譬如風雨同舟,大家只期共濟,到達彼岸就得了,有什麼不可商議?”9月14日,文學社、共進會舉行聯席會議,集中討論一起在武昌發難的計劃,決定建立統一行動的機構,劉復基被推為軍事籌備處常駐籌備員。
9月下旬,起義的準備工作已大致就緒。24日,文學社、共進會聯合舉行會議,預定10月6日(中秋節)起義,制訂了總動員計劃,推舉了起義負責人。正在這時,傳來了南湖炮八標士兵於前晚(23日)發生暴動的消息,暴動士兵要求立即起義。劉復基冷靜地估計了形勢,説如果倉促起義,由於“百無一備”、“功亦難幸成”,反而打亂了原定起義的整個部署。根據他的正確意見。根據他的正確意見,會議堅持原來的起義計劃。但原起義日期因準備不及,要往後推,一時又定不下來。
10月9日上午,孫武等人在漢口總機關製造炸彈失事,總機關被破獲,黨人名冊被抄走,並有多人被捕。在嚴訊下,有人畏刑吐實,於是武昌革命機關及領導人均被暴露,軍警大肆搜捕,形勢十分危急。當天下午劉復基與蔣翊武等人正在武昌機關聚議發難日期,聽説孫武失事的消息,劉復基憤然倡議:“事已至此,正是我們和滿奴鐵血相拼的時候了。與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時舉義,成敗利鈍,非所計也。”蔣翊武問蔣翊武問:“炸彈制就否?”“地圖若何?”“方略已定否?”劉復基説:“炸彈制就者,已分發各營。”他又將地圖和方略交蔣翊武。蔣閲後,以總指揮名義,草命令一道,派人分送各標營,約定當晚十二時,以南湖炮台鳴炮為號,各營同時並舉。
9日晚10時,劉復基等正在機關等候南湖發動起義的炮聲,軍警破門而入。劉復基臨危不懼,挺身而出,手持炸彈,下樓拒敵。他連擲數彈,僅第一枚爆炸,爆炸力不大。敵人一擁而進,將劉復基等人逮捕,漏夜提審。劉復基步入公堂時毫無懼色,敵人問他何故造反,他厲聲道:“吾矢志驅除韃虜,還我河山,復揚州十日仇,雪嘉定三屠恨,何謂造反?今既被執,夫復何言,請速予死。”
次日清晨,武昌起義爆發的當天,劉復基就義於武昌湖廣總督衙門外,年僅二十八歲。臨刑前,羣眾聞訊擁至,填街塞巷,他向悲憤的羣眾大呼:“同胞呀!大家起來革命!” [1] 
參考資料
  • 1.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第四卷:中華書局,2011:2118-2122
  • 2.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上:湖南出版社,1992:80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