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崎

鎖定
劉崎(公元70—135年),字叔峻。弘農華陰(今陝西潼關)人。漢高祖第十四世孫、太尉劉寬父。東漢大臣。安帝、順帝時任九卿,後任司徒,陽嘉四年(135)卒。
本    名
劉崎
別    名
劉叔峻
出生地
弘農華陰(今陝西潼關)
出生日期
公元70年(東漢永平十三年)
逝世日期
公元135年(東漢陽嘉四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葬    處
潼關還牛堡城北官墳
劉寬
時    代
東漢

劉崎人物介紹

劉崎於安帝、順帝時歷位九卿,在永建四年(129)十二月,以宗正司徒。陽嘉三年(134)十一月遭罷免。《中國曆代宰相志》裏説,劉崎連任司徒6年,任期之長在東漢53位宰相中絕無僅有。但劉崎國書無傳,死後無,殯葬儀式比較冷清。可能是劉崎在任時得罪了皇上,獲罪免職,直到蓋棺時都未平反的緣故。 [1] 
但《後漢書·周舉列傳》卻有另一記載:“帝曰:‘百官貪污佞邪者為誰乎?’舉獨對曰:‘臣從下州,超備機密,不足以別羣臣。然公卿大臣數有直言者,忠貞也;阿諛苟容者,佞邪也。司徒視事六年,未聞有忠言異謀,愚心在此。’其後以事免司徒劉崎。”從這裏可以看出,順帝詢問百官之中有誰貪污,無人敢答,只有周舉彈劾劉崎在任六年不出謀劃策,且碌碌無為,這也是導致劉崎被免官的主要原因。
免官後一年(135)去世,享年66歲。 [1] 

劉崎家庭成員

劉俚:劉崎祖先。西漢最後一代城陽王,王莽時被廢除爵位。
劉仕:劉俚長子,率族人從山東莒縣小沂水村移居弘農華陰東鄉,建村設堡,稱為劉家。 [1] 
劉寬:劉崎子。東漢名臣,官至太尉,封逯鄉侯。卒後贈車騎將軍、位特進,諡曰昭烈。
劉松:劉寬子。襲父爵逯鄉侯,官至宗正。
劉崎後代現在主要分佈在潼關縣劉家、荒移二村,山西石樓縣劉家村及永和縣劉家河村,還有陝北清澗等地。 [1] 

劉崎葬處

劉崎墓在華岳廟油巷新村西邊。佔地20餘畝,當地鄉民稱之為“劉五冢”。前兩年因修建鄭西高速鐵路,劉氏後裔將劉崎墓遷回還牛堡城北官墳,使其千年之後能夠魂歸故里。 [1] 

劉崎文獻記載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永建四年)十二月乙卯,宗正劉崎為司徒。”“(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 [2] 
《後漢書·卷二十五·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 》:“父崎,順帝時為司徒。”
《後漢書·卷六十一·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帝曰:‘百官貪污佞邪者為誰乎?’舉獨對曰:‘臣從下州,超備機密,不足以別羣臣。然公卿大臣數有直言者,忠貞也;阿諛苟容者,佞邪也。司徒視事六年,未聞有忠言異謀,愚心在此。’其後以事免司徒劉崎。”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一·漢紀第四十三》:“(永建四年)十二月,己卯,以宗正弘農劉崎為司徒。”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第四十四》:“(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用周舉之言也。”
《隸釋·劉寬後碑》:“寬之考在安帝時為九卿。永建四年十二月,宗正劉崎為司徒。陽嘉三年十一月免。其為卿相於兩朝,輔毗安順,勳載二葉。”
《劉寬碑》:“公之考作司徒,於安(順)□□,勳績昭乎前朝。”

劉崎歷史評價

周舉:“司徒視事六年,未聞有忠言異謀,愚心在此。”
《隸釋·劉寬後碑》:“其為卿相於兩朝,輔毗安順,勳載二葉。”
《劉寬碑》:“公之考作司徒......勳績昭乎前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