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仲華

(中共地下工作者,北京市第四屆政協常委,原北京市園林局局長)

鎖定
劉仲華,1899年生於山西崞縣(今原平)。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擔任參議。 [1]  新中國成立後,劉仲華曾被選為北京市一、二、三、四、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四屆政協委員,並任市園林局局長。1970年病逝於北京。 [3] 
中文名
劉仲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0年
出生地
山西崞縣

目錄

劉仲華人物簡介

劉仲華(1899年~1970年),原名劉廷英,山西崞縣(今原平)人。19歲時由崞縣高小考入省立一中舊制中等科第22班就讀。“五四”運動之後,他深受青年革命運動的影響,常與王振翼、賀昌等在一起暢談革命志向。1920年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在團組織的培養下,1921年10月組織成立了青年團的外圍組織“青年學會”,參加了領導驅逐反動校長和教育廳長的鬥爭,受到閻錫山軍警的追捕,從太原奔赴北平,在北大圖書館擔任謄寫資料的工作。1923年2月由李大釗等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受李大釗派遣,到上海大學從事學運工作。1925年參加了“五卅運動”,同年秋,被派往河南等地為黨募捐經費。1926年初,到五原地區續範亭部任軍政教導團。同年陪鹿鍾麟赴蘇聯參觀考察軍事。 [4] 
回國後,到馮部做政治工作,1927年夏,奉命到河南四望山游擊隊。後經河南省委指派,前往安徽太河縣楊虎城部、陽縣高桂茲部,亳州方振武部,向黨內同志傳達中央指示,建立皖北特委,任軍事委員。並任方部中共前委書記.組織當地農民,發動武裝暴動。1928年,到上海,在周恩來、聶榮臻的領導下,在中央軍委從事情報工作。 [4] 
1934年6月、10月及1935年2月,中共上海中央局連續三次被敵人破壞。為了不中斷工作,根據共產國際指示,於1935年3月17日,由劉仲華主持,在上海英租界小沙渡里弄四號一棟二樓賀昌熾家中召開會議,會後宣佈成立以劉仲華(化名華、華再成、劉子華、秦、敍五)、賀昌熾(化名張濤、雲五)、浦化人(化名王養三、糧食、聖石、張培令)及全總代表代理者一人,青年團中央工作委員會成員一人,共五人組成上海臨時中央局。 [5]  劉仲華負責與共產國際代表、全總代表代理者和青年團的聯繫,繼續擔任特科的負責人,領導無線電台。 [6]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劉仲華同敵人進行了英勇卓絕的鬥爭,保護了黨的許多重要領導幹部,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2] 
1936年初,劉仲華從法國赴蘇聯中途,被拒絕入蘇聯境內。回國又收到黨組織的不接納,從此與黨失去聯繫。 [4] 
抗戰開始後,劉仲華經張任民介紹,到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李宗仁手下擔任高級參議。以“非黨員”的身份做共產黨員做的統戰工作 [4] 為促使李宗仁先生在一定時期內接受了我黨的抗日政治綱領作出了貢獻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參事,北京市地震局局長、房管局局長、園林局局長等職。 [4] 
1953年,北京市委決定,報請中央組織部批准,接受他重新入黨。曾任北京市第一、二、三、四、五屆人代會代表,北京市政協第四屆常委。1970年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後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恢復他自1923年的黨籍。1980年5月24日,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為其召開追悼會。 [4] 
參考資料
  • 1.    共產黨人中的著名卧底英雄 (3)--期刊選粹-  .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7-09]
  • 2.    《人民日報》1980年5月26日,4版, 《劉仲華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
  • 3.    李盛平.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164
  • 4.    呂東來.台兒莊大戰中的中共黨員 上:團結出版社,2018:189-190
  • 5.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46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232
  • 6.    湯應武.中國共產黨重大史實考證: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