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進鄉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下轄鄉)

鎖定
前進鄉,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地處蛟河市東北部,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黃泥河鎮接壤,南與黃松甸鎮相連,西與新站鎮毗鄰,北與舒蘭市新安鄉交界,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山河鎮相鄰,西南距蛟河市區40千米, [1]  區域面積596.81平方千米。 [2] 
明永樂六年(1408年),前進鄉境域設推屯河衞;1983年12月,由前進公社改為前進鄉。 [1]  截至2018年末,前進鄉户籍人口為17116人。 [2]  截至2020年6月,前進鄉下轄17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前進村。 [1] 
前進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為主。 [1]  2018年,前進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2] 
中文名
前進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
地理位置
蛟河市東北部
面    積
596.81 km²
下轄地區
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前進村
電話區號
0432
郵政區碼
132517
氣候條件
亞温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關東第一漂
車牌代碼
吉B
人    口
17116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前進鄉建置沿革

明永樂六年(1408年),設推屯河衞。
清朝時期,設退摶站。清宣統元年(1909年),劃歸第二警區蛟河。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6月,劃歸縣六警區第三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設退摶區,前進鄉下轄11村。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改退摶十六區。
1954年,分為退摶、前進2村。
1956年1月,退摶、前進2村改退摶、前進2鄉。
1958年9月,退摶、前進2鄉合併為前進公社;同年10月,改前進管理區。
1959年4月,前進管理區改前進公社。
1983年12月,由前進公社改為前進鄉。 [1] 

前進鄉行政區劃

前進鄉區劃沿革

2006年,南崗子鄉的團山子、梨樹溝、新光、義氣崗子、興隆5村劃入前進鄉。
2011年末,前進鄉下轄林業實驗區管理局1個社區,前進、團山子、梨樹溝、新光、義氣崗子、興隆、城陽、太陽、北溝、額勒赫、榮光、八里堡、二河、三河、靖安、平地溝、民主17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81個村民小組。 [1] 

前進鄉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前進鄉下轄17個行政村:前進村、城陽村、太陽村、北溝村、額勒赫村、榮光村、八里堡村、二河村、三河村、靜安村、平地溝村、民主村、糰子山村、梨樹溝村、新光村、義氣崗子村、興隆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前進村。 [1] 

前進鄉地理環境

前進鄉位置境域

前進鄉地處蛟河市東北部,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黃泥河鎮接壤,南與黃松甸鎮相連,西與新站鎮毗鄰,北與舒蘭市新安鄉交界,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山河鎮相鄰,西南距蛟河市區40千米, [1]  區域面積596.81平方千米。 [2] 

前進鄉地形地貌

前進鄉境內最高點位於二禿頂子,海拔1176.1米;最低點位於義氣崗子屯東0.5千米處的河道上,海拔312米。 [1] 

前進鄉氣候

前進鄉屬亞温帶大陸性氣候,年積温2400℃—2600℃,無霜期110—120天。

前進鄉水文

前進鄉境內屬蛟河水系,蛟河發源於張廣才嶺,河道長25千米,河水由東向西,貫穿全境,與其它水系會於蛟河,之後注入松花湖。前進鄉水域面積為387.7公頃。 [1] 

前進鄉自然資源

前進鄉礦藏資源主要有銅、金、鎳、鉬、磁鐵、泥炭等礦藏資源;泥炭儲量約3000萬噸。 [1] 

前進鄉人口

2011年末,前進鄉總人口182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89人,城鎮化率13.6%;另有流動人口560人。總人口中,男性9622人,佔52.6%;女性8672人,佔47.4%;14歲以下2245人,佔12%;15—64歲13899人,佔76%;65歲以上2150人,佔12%;以漢族為主,達17332人,佔94.7%;有朝鮮等6個少數民族,共962人,佔5.3%。2011年,前進鄉人口出生率8.69‰,人口死亡率2.75‰,人口自然增長率5.9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人。 [1] 
2017年末,前進鄉常住人口為12657人。 [4] 
截至2018年末,前進鄉户籍人口為17116人。 [2] 

前進鄉經濟

前進鄉綜述

2011年,前進鄉財政總收入610.6萬元,比2010年減少8.7%;人均財政收入368元,比2010年增長30%。2011年,前進鄉農民人均純收入6700元。 [1] 
2018年,前進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2] 

前進鄉農業

2011年,前進鄉有耕地面積14.5萬畝。2011年,前進鄉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5.9%。前進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前進鄉生產糧食3.6萬噸。前進鄉主要經濟作物有人蔘、黑木耳、甜粘玉米等。前進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為主。2011年,前進鄉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5000頭;黃牛飼養量8000頭,年末存欄2000頭。2011年,前進鄉生產肉類2320噸,其中豬肉700噸,牛肉1620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2011年,前進鄉水果種植面積12畝,產量18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李子等。2011年,前進鄉漁業總產值105萬元。 [1] 

前進鄉工業

2011年,前進鄉工業總產值為3.8億元,比2010年增長18.5%,實現工業增加值1.2億元,佔生產總值的20%。 [1] 

前進鄉商貿

2011年末,前進鄉有商業網點130個,職工521人。2011年,前進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6億元,比2010年增長6.7%。 [1] 

前進鄉金融

2011年末,前進鄉有3家銀行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存款餘額為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24%,人均儲蓄1.28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1] 
前進鄉風光 前進鄉風光

前進鄉社會事業

前進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前進鄉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359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6所,在校生697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8人,專任教師32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7.5%。2011年,前進鄉教育經費8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預算境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0%。 [1] 

前進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前進鄉有科技人才15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人,經營管理人才19人,技能人才21人,農村實用人才61人。 [1] 

前進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前進鄉有文化專業户3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文體廣場5個,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280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2011年末,前進鄉有學校體育場5個;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前進鄉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中央電視台等4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數為466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5%。 [1] 

前進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前進鄉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6個,其中有衞生院1個;病牀1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專業衞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專業衞生人員1人。2011年,前進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450人次。2011年,前進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200人,參合率96.3%;孕產婦死亡率為0。 [1] 

前進鄉社會保障

2011年,前進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33户,人數56人,支出9.5萬元;城市醫療救助90人次,支出31.57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9人次,支出344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36户,人數625人,支出74.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99.6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4人,支出13.2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0人,支出33.6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醫療救助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9人次,共支出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1%;農村臨時救濟89人次,支出1.35萬元,比2010年增長6%;國家撫卹、補助優撫對象7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5萬元;有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40人。 [1] 

前進鄉交通

2011年末,前進鄉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67.6千米。 [1]  前進鄉有蛟金公路、027鄉道經過境內。

前進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前進鄉舊名退摶,因清代設“退摶站”而得名,“退摶”是滿語,意為“羊鴇”(一種飛禽);後因相對於“退”人們更喜歡“前進”,所以改名為前進。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李德潤,徐勝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吉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09月:382-384.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33.
  • 3.    前進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0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