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鰕虎魚

鎖定
刺鰕虎魚,Acanthogobius flaviman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 ,鰕鯱魚科刺鰕鯱魚屬的一種魚類。
外文名
spiny goby,yellowfin goby
別    名
泥魚
中文學名
刺鰕鯱魚
拉丁學名
Acanthogobius flaviman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鰕鯱亞目
鰕鯱魚科
刺鰕鯱魚屬
黃鰭刺鰕鯱魚

刺鰕虎魚形態特徵

刺鰕虎魚 刺鰕虎魚
刺鰕虎魚
刺鰕虎魚(5張)
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後部側扁。體長約10餘釐米;頭部大而長,頭高稍低於體高。吻長,前端鈍圓,正中有一隆突。眼中等大,呈背側位。眼間隔窄,稍凹。口大,略成斜形。下頜稍短,上頜後端終止於眼前緣的下方或稍後。唇厚。舌寬,前端呈截形。齒尖鋭,呈錐形,上、下頜均排列成狹帶狀。鰓孔略向前下方延伸至胸鰭基底下方;峽部頗寬。鰓耙短,甚粗。體大部分被櫛鱗,項及胸部被小圓鱗,頭部除後頭、頰上部及鰓蓋上部被小圓鱗外,其他部分均無鱗。體側鱗縱列鱗46~50,橫列鱗約17。背鰭2,Ⅷ,14;第1背鰭較低,鰭棘細弱,平放時,不達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高,平放時,後部鰭條常可達尾鰭基部的副鰭條。臀鰭12~13,起於第2背鰭第4鰭條的下方,約與第1背鰭等高。胸鰭尖圓19~21,約與腹鰭等長。腹鰭Ⅰ15。尾鰭後緣呈尖圓形。體上部灰褐色,下部較淡。體側有不明顯的暗斑5~6個。吻部色較深,頰部有暗色條紋。背鰭有排列成3~5斜縱行的暗色斑點;尾鰭有波狀橫紋7~10條。棲於沿海及河流中。多居於水的下層。以小蝦、小魚等為食。

刺鰕虎魚種羣分佈

產地及產期: 廣泛分佈於黃海、東海沿岸。大多數是1年生,亦有2年和3年生的。夏秋季節喜集聚在河口附近和海灣的淺水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