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

鎖定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古鎮列寧街,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石牌坊上留下了紅軍標語。 [2-3] 
列寧街,是中國紅色第一街,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古街道,從東向西聳立着四座仿木結構石牌坊,均為清代古建築。牌坊以青石為料,三層斗拱,層層飛檐翹角,除三號牌坊外,其它均以圓雕龍鳳鏤空正脊,飛檐翹角以鏤空花卉圖案疊脊。每坊上端均雕有“五龍捧聖”。其它各層雕刻有“八仙過海”“普陀巖神話”“桃園結義”“三戰呂布”“二十四孝”等歷史故事以及花卉動物、琴棋書劍等圖案。二號石牌坊上刻有1米見方的“列寧”二字,由此得名。四座牌坊和石壁上刻有“建立蘇維埃”“列寧主義街”“平分土地”“消滅劉湘”等38幅紅軍標語,保存完好。列寧街石牌坊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文化內容,反映了清代中期至清末傳統文化,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紅軍標語真實地記錄了川陝蘇區軍民不怕犧牲、果敢無畏、艱苦奮戰、創造輝煌的革命精神,見證了在那段滄桑歲月中巴渠兒女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及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基地。 [2]  [6]  [8] 
2013年5月,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
地理位置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古鎮列寧街
所處時代
1933年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893-5-28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歷史沿革

清朝嘉慶二十一年(1817年)夏天,始建二號牌坊。
清朝同治六年(1868年)正月,修建一號牌坊;清同治八年(1870年),建成。
清同治九年(1871年),始建三號牌坊。 [2]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始建四號牌坊。 [2]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紅四方面軍揮師南下,解放石橋古鎮,發動工農,打土豪、分田地,並在古鎮中建於清朝的四座牌坊上分別刻下了“擁護紅軍、擴大紅軍”“反對軍閥混亂”“打倒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等宣傳標語。之後,紅軍北上抗日,白軍佔領了石橋鎮,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革命標語便被羣眾用石灰掩蓋了起來。 [2] 
1950年,石橋鎮一個叫段代賢的大學生牽頭,用石膏填補、鏨子修復等辦法,將一部分標語進行修復。 [4]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當地羣眾用稀泥將這些標語糊住,由此保存了下來。 [4] 
1981年,石橋鎮政府將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油漆一新。 [7] 
2013年,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將軍,為列寧街親筆寫下“中國紅色第一街”7個大字。 [4]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建築格局

達川區石橋古鎮列寧街,是中國紅色第一街,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古街道,從東向西聳立着四座仿木結構石牌坊,編號為1~4號,均為清代古建築。牌坊以青石為料,三層斗拱,層層飛檐翹角,除三號牌坊外,其它均以圓雕龍鳳鏤空正脊,飛檐翹角以鏤空花卉圖案疊脊。每坊上端均雕有“五龍捧聖”。其它各層雕刻有“八仙過海”“普陀巖神話”“桃園結義”“三戰呂布”“二十四孝”等歷史故事以及花卉動物、琴棋書劍等圖案。石牌坊古樸雋秀,重檐斗拱尉為壯觀。因石牌坊上刻有1米見方的“列寧”二字,由此得名。列寧主義街記錄了中國工農紅軍領導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為推翻舊世界所走過的戰鬥歷程。四座牌坊和石壁上刻有“建立蘇維埃”“列寧主義街”“平分土地”“消滅劉湘”等38幅紅軍標語,保存完好。 [2]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主要建築

一號牌坊
二號牌坊
二號牌坊(1張)
一號牌坊為許氏節孝牌坊,是奉政大夫馬春芳的妻子許氏建的節孝坊。牌坊寬7.04米,高7.09米。許氏節孝牌坊由一正兩側三道石門組成,正中的為圓形,左右兩側為長方形,上中下三重鬥檐,頂脊和左右側脊為飛檐翹角,頂脊下樑鏨刻有“八仙過海”;正中刻有“聖旨”;左右上方共有五龍(稱為五龍捧聖),五龍左右為鳳凰(稱為雙鳳朝陽)。第二道橫樑正、背面為聖文鏨刻。第三道拱梁印堂中正面有皇帝恩賜的“誥封宜人”,背後為“錫光有慶”。正面各梁鏨刻有“大破天門陣”“穆桂英大戰洪洲”“轅門斬子”“四郎探母”“古城會”等戲曲場景;背面有“大登殿”“西廂記”等戲劇人物,以上人物多以浮雕、鏤雕為主。 [8] 
二號牌坊
一號牌坊 一號牌坊
二號牌坊為郭氏節孝牌坊,是馬春芳的母親、馬洲的妻子郭氏的節孝牌坊,是列寧街上四座牌坊中修建最早的牌坊,佔地面積也最大,位置最顯赫,牌坊寬9.49米,高8.7米。這座牌坊的主人郭氏與一號牌坊的主人許氏是婆媳關係。兩座牌坊設計大致相同,雕刻的人物、花卉多,有“三顧茅廬”“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夢中哭竹”“太公釣魚”“二十四孝”“尉遲恭”等戲劇中的人物。石質枋木結構,三樓,四柱三間,當心間門楣上龕從右到左橫排楷書陰刻“列寧”二字,拱形門條石上刻有“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治部”,柱石及側面均有標語。 [5]  [8] 
三號牌坊
三號牌坊 三號牌坊
三號牌坊為李氏節孝牌坊。李氏的丈夫徐文點是個處士(有德才卻隱居的人),修建牌坊時,徐文點已經去世,所以牌坊記載有“故處士”三字。牌坊寬9.48米,高8.7米,是保存最完善的一座。牌坊的頂石、側脊脊石完好,雕刻無毀損,動物鳥類色彩依舊,數量最多。人物浮雕有“嫦娥奔月”“二十四孝”“甘露寺招親”等。在眾多圖案中,以“塔石保作衣,鮮花爭瑞果”“蝙蝠”最優特色。清朝御史吳政專為李氏牌坊書寫了坊標。這座牌坊的主人李氏與四號牌坊的主人汪氏是婆媳關係。 [2]  [8] 
四號牌坊
四號牌坊 四號牌坊
四號牌坊為汪氏節孝牌坊,為武生徐定國的妻子汪氏所建,坊寬7.5米,高8.5米。這座牌坊上鏨刻有“頭品頂戴兵部尚書總督四川地方鹿奏請”“聖旨”,左右側脊鏤雕“鳳凰麒麟”,頂堂為“五龍捧聖”,中門上印堂有“節孝”二字,側門正面左右雕刻有“金石”“同堅”字樣,背面左右鏨刻着“湛露”“冰清”等字,這些字一米見方,出於清代書法家廖倫之筆。 [2]  [8]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文物遺存

雕刻
列寧街四座石牌坊除三號坊外,均以園雕龍鳳高築正脊,飛檐翅角,都以鏤空花卉為圖案疊脊。“五龍捧聖”為每坊上端必備之作,其它各層裝飾或雕“八仙過海”“普陀巖”神話,或鑿“桃園結義”“三戰呂布”“二十四孝”等歷史故事,或刻花卉、動物、棋琴書劍圖案。共雕刻人物480個,動物16幅。 [3]  [8] 
紅軍標語
1號牌坊紅軍標語
1號牌坊紅軍標語(6張)
1號許氏牌坊上刻“擴大紅軍、擁護紅軍、平分土地、活捉劉湘”;2號郭氏牌坊上刻“列寧主義街”,其中“列寧”二字為橫書,每字約1平方米,顏色鮮紅。“主義街”三字略小,為直書;3號李氏牌坊上刻“打倒楊森、打倒劉存厚、要堅決消滅劉湘”;4號汪氏牌坊上刻“擁護共產黨,活捉劉湘”等23幅標語。這些標語既是紅軍的戰鬥口號,又是川陝蘇維埃的戰鬥綱領。 [3]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當年鏨刻“列寧主義街”這幾個大字時,因板幅大,字數多,高空懸吊作業難度大,直到紅軍撤退時,都還有一小部分工作未結束。紅九軍的一位人稱三娃子的“娃娃兵”小紅軍,正在全神貫注地鏨刻“列寧主義街”幾個大字收尾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槍聲。原來,紅四方面軍在川東北發起“萬源保衞戰”,敵人趁機打到石橋鎮。通訊員通知三娃子火速轉移,三娃子眼看字要刻完了,他堅持不走,並且加快了速度。字剛刻完,敵人從幾條場口包抄過來,將小紅軍抓了下來,押至場口魯家坪馬蹄墳前,活活砍死。 [7]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價值意義

列寧街石牌坊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文化內容,反映了清代中期至清末傳統文化,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紅軍標語真實地記錄了川陝蘇區軍民不怕犧牲、果敢無畏、艱苦奮戰、創造輝煌的革命精神,見證了在那段滄桑歲月中巴渠兒女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及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基地。 [2]  [6]  [8]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旅遊信息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地理位置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古鎮列寧街。 [2-3] 

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路程約61.2千米,用時約1小時4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