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凌雲塔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凌雲塔)

鎖定
凌雲塔,俗稱能(音nái)子塔 [4]  。位於新會區會城鎮茶坑村 [3]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 年)建,七層仿樓閣式的磚石塔 [2] 
中文名
凌雲塔
地理位置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 [3] 
所處時代
明萬曆年間 [2] 
保護級別
市(縣)級 [3] 
俗    稱
能子塔

凌雲塔建造歷史

明萬曆年間成書的《新會縣誌》記載:能子山在縣南三十里潮居,山有五嶼三江,山拱揖縣治。能音那,三足鱉也,食之殺人。山圓小而近水,故名之。 [1] 
大意即:能子山在新會縣治南邊三十里的潮居(古地名,都:明、清時行政區劃),能子山附近有五個小島、三條江河。“能”字的讀音與“那”近似,意思是有三條腿的鱉。能子山形狀圓且小,而且靠近,所以用這來命名。 [1] 
清道光年間成書的《新會縣誌》記載:凌雲塔在能子山上,明萬曆己酉知縣王命璿建,先是新會文運未顯,知縣周思稷以巽方痹削,謂之青龍垂首,於法宜補,乃議建塔山上以鎮之,未幾去命。璿至,乃集縉紳黃淳、何上新等論田徵輸,千户張煒董其事,成塔七級。越年,舉於鄉者十三人。癸丑成,進士者三人,自是人文日盛雲。 [2] 
新會縣境全圖 - 清道光《新會縣誌》 新會縣境全圖 - 清道光《新會縣誌》 [2]
大意即:凌雲塔在能子山上,是新會知縣王命璿在明朝萬曆己酉年(1609年)建造的。此前新會的“文運”(科舉應試的運氣)還沒有顯現,知縣周思稷認為是東南方向有所缺陷,把這稱作“青龍垂首”,按照風水學説來説應該補上,於是就商議在山上建塔來安定它。不久後,周思稷離開了新會知縣這一職位。後來王命璿到任,就召集黃淳、何上新等縉紳按照田畝的多少收税,千户張煒監督這件事,造成了共有七級的塔。過了一年後,當地出了十三個舉人。癸丑年凌雲塔塔建成,當地又出了三個進士,從此新會文教事業日漸昌盛。 [2] 

凌雲塔文物保護

凌雲塔碑記 凌雲塔碑記
1979年公佈為新會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保護範圍:從建築物外緣起向外延伸20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範圍外緣起向外延伸30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