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冠山天寧寺雙塔

鎖定
冠山天寧寺雙塔,民間俗稱雌雄塔,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南營街,是宋朝、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2] 
冠山天寧寺雙塔東西並列,形制幾近相同,外觀形制基本相同,均為八角三層樓閣式磚塔。雙塔塔身每層均設平座,塔身共四層。塔從第2層開始收分明顯,通高約21米。塔身外壁做仿木構磚雕樑柱,檐下和平座飾有仿木構磚雕斗栱,上下均為五鋪作出雙杪。塔頂為攢尖頂,球形塔剎。雙塔雖造型基本一致,但在結構和做法上有差異,如:東塔為實心塔。雙塔除均仿板門和直欞窗外,西塔還雕有毬文格子;東塔轉角鋪作則斜出批竹昂狀耍頭,西塔無此做法;東塔有普拍枋,西塔無。西塔內空心,設有木質扶梯和樓層。西塔發現了佛骨、舍利子、西塔記事碑等一批重要文物。冠山天寧寺雙塔具有明確的建造年代,塔身造型及仿木構做法,與周邊地區宋塔有一定關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西塔內出土的佛教文物也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2-4] 
2013年5月,冠山天寧寺雙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冠山天寧寺雙塔
地理位置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南營街
所處時代
宋、明至清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82-3-08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冠山天寧寺雙塔歷史沿革

冠山天寧寺西塔建造年代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 [2] 
明嘉靖十八年(1559年),重修東塔塔剎。 [2] 
2005年,重修冠山天寧寺雙塔;2006年5月,竣工。 [2]  [4] 

冠山天寧寺雙塔建築格局

東塔
東塔(2張)
冠山天寧寺雙塔東西並列,間距30餘米,形制幾近相同,外觀形制基本相同,均為八角三層樓閣式磚塔。雙塔塔身每層均設平座,底層邊長3.3米,塔身共四層。塔從第2層開始收分明顯,通高約21米。塔身外壁做仿木構磚雕樑柱,檐下和平座飾有仿木構磚雕斗栱,上下均為五鋪作出雙杪。塔頂為攢尖頂,球形塔剎。雙塔雖造型基本一致,但在結構和做法上仍有差異,如:西塔內空心,設有木質扶梯和樓層。東塔為實心塔。雙塔除均仿板門和直欞窗外,西塔還雕有毬文格子;東塔轉角鋪作則斜出批竹昂狀耍頭,西塔無此做法;東塔有普拍枋,西塔無。西塔內空心,設有木質扶梯和樓層。從建築形制上對比分析,東塔應晚於西塔,但不晚於北宋熙寧年間。塔下發現地宮。 [2-4] 

冠山天寧寺雙塔建築特點

冠山天寧寺雙塔民間俗稱雌雄塔。東塔與星象中的東方“青龍七宿”相對應,西塔與西方的“白虎七宿”相對應,暗寓着雄雌之分。東塔上的斗拱都是單塊磚雕刻而成;而西塔上的斗拱都是雙塊磚合併雕成。同樣,東塔上門簪是單磚,西塔上門是雙磚。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也寓有雄、雌之意。東塔是一座實心塔,西塔是空心的,也有同樣的象徵性的喻意。因此説它們是雌雄塔。在兩座塔的三層平座上,都雕刻有一圈裝飾性很強的橫向斗拱,其特點是兩個拱頭相對重迭,共同支承着上面的散鬥,它的名稱在宋代叫做“鴛鴦交首拱”。 [4] 

冠山天寧寺雙塔文物遺存

冠山天寧寺雙塔文物遺存
冠山天寧寺雙塔文物遺存(8張)
冠山天寧寺雙塔西塔塔身的二層平座發現白釉瓷盒一件、碑碣一方及小石函一個。瓷盒內裝有兩顆牙齒、一縷頭髮和一片頭蓋骨。碑文記述了於此塔內葬舍利一千粒,願為皇帝祈壽、生者祈福的內容。在石函內的銀壺中發現了形如米粒大小、晶瑩剔透、潔白如玉的“舍利子”一千粒整。冠山天寧寺雙塔地宮還出土了石函、石碑及燻爐、茶盞、淨瓶、碗、盤等多種文物。石函中有銀質盝頂方盒,上罩絲綢袈裟,並置大量銅錢,方盒內盛“五萬顆舍利”,而石碑上的碑文《大宋平定軍葬舍利佛骨塔銘並序》也詳細敍述了皇帝下詔於平定西丹廻村(今西回村)的焦山上尋訪舍利而不獲,遂“披沙掬土,臨波澄汰”並“簡其最者五萬顆”壘塔建葬的過程。 [2-4] 

冠山天寧寺雙塔文物價值

冠山天寧寺雙塔具有明確的建造年代,塔身造型及仿木構做法,與周邊地區宋塔有一定關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西塔內出土的佛教文物也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2] 

冠山天寧寺雙塔保護措施

冠山天寧寺雙塔遺址碑 冠山天寧寺雙塔遺址碑
2013年5月,冠山天寧寺雙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冠山天寧寺雙塔旅遊信息

冠山天寧寺雙塔地理位置

冠山天寧寺雙塔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南營街。 [2] 

冠山天寧寺雙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冠山天寧寺雙塔,路程約1.7千米,用時約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