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貢泉

鎖定
冀貢泉(1882年~1967年8月),字育堂,號醴亭,1882年出生于山西汾陽一個農村教師家庭。 [6]  從小學習成績優秀,1904年被山西大學堂錄取,1905年被官府送往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學習法律。他在日本留學7年,因為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小有名氣。1912年,當局因辛亥革命停發留日官費,冀貢泉拒絕接受日本政府的資助而中斷學習回國。回國後,冀貢泉曾在國民政府教育部工作,趁公務之便,在日本又把明治大學法律系的課程學完,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後來,冀貢泉被山西軍閥閻錫山聘為法律顧問,並歷任山西司法和教育廳廳長。 [2]  194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法律系主任。1949年後任中國政法大學第三部主任。1955年後任山西省第二、三屆政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1]  1967年8月,冀貢泉病逝於北京北池子寓所,終年85歲。 [3] 
中文名
冀貢泉
籍    貫
山西汾陽建昌村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67年8月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堂
育堂
醴亭

冀貢泉人物生平

冀貢泉,字育堂,山西汾陽人。生於1882年,是清朝末年秀才。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學制,他考入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前身),1905年又留學日本攻讀法律,並參加同盟會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後輟學回國,擔任了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主事。不久又因公再度赴日,完成剩餘學業,獲得了明治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13年,他回國後即應邀返回山西,先後擔任山西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山西大學教授兼法科學長、山西省司法廳廳長和教育廳廳長等職。在此期間,他除了致力於教學和公務外,還勤於筆耕,先後出版了《法律學講義》《倫理學》《法理學》《法學通論》《法律哲理》《中外條約述要》《山西實行三民主義》《五權政治大綱案》等著述。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因為與閻錫山政見相左,便離開山西,南下武漢。國民政府邀請他擔任司法部副部長,他沒有就任,卻在漢口掛牌當了律師。不久,武漢會戰開始,他又隨長子冀朝鼎去了美國。
冀貢泉 冀貢泉 [4]
抗日戰爭爆發和第二次國共合作局面的形成,對海外華僑產生了極大影響。冀貢泉來到美國之日,正是愛國僑胞抗日救國運動高漲之時。為了進一步團結愛國僑胞,支援國內抗日戰爭,他出任紐約中文報紙《華僑日報》總編輯,希望為國家、民族貢獻一點力量。《華僑日報》創刊之後不久,冀朝鼎即離美回國。回國後他擔任過平淮基金委員會秘書長、國民政府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等職。其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英文)《中國戰時的經濟發展》等。前者曾被國際著名科技史學者李約瑟譽為“可能是迄今為止任何西文書籍中有關中國歷史的發展變化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全國解放後,他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兼計劃局局長、政務院外資企業局局長、中國銀行副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等職。冀貢泉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國的。回國後先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過中國政法大學第三部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曾參與《新婚姻法》的起草和釋放日本戰俘的工作。隨後,他再度返回家鄉山西,擔任山西省文教委員會主任、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4]  1967年8月,冀貢泉病逝於北京北池子寓所,終年85歲。 [3] 

冀貢泉人物事蹟

冀貢泉山西法學教育的先驅

從1913年至1937年,冀貢泉在山西從事法學教育和司法工作長達25年。他於1912年辭去教育部主事之職,應邀回家鄉擔任山西省法政專門學校教務主任,協助校長管理校務。學校開始招收有國文根底的學生入校,增設講習科學班一個班級,爭取辦學經費萬餘元。次年,冀貢泉開始全面執掌校政,為擴大教學規模,又增設一班,面向偏遠縣區學生,將講習科學班改為別科班,提升教學層次。在校學生達到1230人,班級11個,老師34名。新建一座二層樓,將學校擴建為“大教室計十一處,小教室二處,學生自修室、寢室上下樓房各十齋,圖書館、體育部、體操場各一處”。1914年8月,山西商業專門學校併入法政專門學校,冀貢泉調任山西大學法科學長。四年後,又兼任校長,整頓校規,健全人事,增添設備,添加圖書,使學校獲得快速發展。山西省法政專門學校後於1934年併入山西大學法學院,存在27年,為本省乃至全國培養了數千名法律專門人才。
冀貢泉從1914年出任山西大學法科學長,到1932年離職,執掌法學院18年。任職內,無論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還是擴充師資力量、完善課程設置,他都傾注了極大心血。在師資力量方面,他為學校延攬了一批海外留學人員從事教學,如張端、陳受中梅汝璈等人,都是日本、美國著名大學畢業生,後來成為法律界棟樑。張端曾擔任山西省法政專門學校校長、省議會副議長;陳受中擔任過山西省諮議局副局長、省議會臨時副議長、督軍府高級參議;梅汝璈擔任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加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冀貢泉還重視學生實踐和學術交流活動,他組織學生成立審判實習社、社會科學研究會、學藝刊社等學術團體,定期出版刊物;也十分重視學生道德的培養,常對學生作精神講話,傳授為人處事之道。為促進學生國文學習,他規定每月考試一次,並榜示優劣,當時的《山西日報》還給予了報道,反響強烈。在繁忙教學管理的同時,冀貢泉還要親自給學生們上課,講授國際法、羅馬法、民法總則、中外條約等課程。同時著有《倫理學》《法學通論》《法律哲理》《中外條約述要》等,翻譯有《羅斯福總統言論集》等作品。他常説“師道立,則善人多”,身體力行教學的真諦,用二十多年時間為山西省法學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山西大學法學教育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7] 

冀貢泉興辦報紙支援抗日

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法國危在旦夕,中國共產黨將在巴黎創辦的《救國時報》所屬印刷機器和工作人員全部遷往美國,與《先鋒報》合併,改名《救國日報》。1940年,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廣泛地團結愛國華僑支持抗戰,《救國日報》進行了擴充改組,並改名為《華僑日報》。《華僑日報》除總編輯冀貢泉外,其他主要負責人如社長唐明照、副刊主筆梅參天、會計流通部負責人張希先(唐的妻子)等也都是中共黨員。所以這份報紙的性質和政治傾向是顯而易見的。
在冀貢泉的主持下,《華僑日報》一方面開闢專欄,聘請法律顧問,為保護旅美華工的合法權益大造輿論:一方面運用消息、社評、專論等形式,編髮《解放日報》以及美國《工人日報》《工人週刊》《亞美雜誌》《新華日報》《等報刊的文章。其中,有關“皖南事變”的真相、斯諾等國際友人對陝甘寧邊區的描述以及美國共產黨的活動和蘇聯的情況,該報均及時予以報道,使旅美華僑能夠進一步瞭解到共產黨八路軍抗戰的情況和國內外有關形勢的發展。為此,該報訂户由原來的500左右猛增到900多户,這對於在僑界募集抗日資金《華僑日報》還配合當地的華僑青年支援國內抗戰起了很大作用。與此同時,救國團、抗日救國後援會等進步組織,利用訓練班、合唱隊、集會遊行等活動,令“華僑青年趨之若鶩”,也使企圖在美國立足的“三民主義青年團相形見絀”。難怪國民黨在當時的一份秘密報告中曾不無憂慮地説: “中共在美收攬青年之得手,似有顯著之成效”。與國民黨在華僑中的影響相比,中國共產黨也“似佔優勢”。而這種優勢的形成,顯然與冀貢泉等人的努力有關。 [4] 

冀貢泉親屬關係

兒子冀朝鼎冀朝鑄,三人合稱“冀氏三傑”。 [2]  小女兒冀青,1950年回國,從華僑補習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建設》雜誌社工作。1969年,經人介紹同一個煤礦工人出身的幹部結婚。 [6] 
冀朝鼎(1903-1963年),字筱泉,山西汾陽人。早年入清華學校學習,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4年留學美國。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曾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1929年在美國美共中央中國局工作。1941年回國從事革命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冀朝鼎歷任中國國際貿促會副主席、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副董事長等職。 [2] 
冀朝鑄(1929-2020年),1929年7月30日出生。1949年春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9月起先後任外交部辦公廳科員、副科長、副主任。1973年4月任中國駐美國聯絡處參贊,1975年4月起歷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美大司副司長,1982年3月任中國駐美國使館公使銜參贊,1985年8月起歷任中國駐斐濟大使兼駐基里巴斯、瓦努阿圖大使,中國駐英國大使。1991年3月任聯合國副秘書長。1996年12月任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兼職副主席,1997年1月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2005年2月離休。2020年4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 
冀貢泉第三任太太是張陶然,1903年生,也是汾陽人,結婚時才十六歲,而冀貢泉當時已經是年近不惑。婚後,張陶然與冀貢泉育有三男一女。 [6] 

冀貢泉親友回憶

智效民:我的父親智力展自1949年以後一直在山西省政協工作。當時山西省政協在皇華館5號,這裏原來是陽曲縣衙門,門前有兩棵大槐樹,還有一對石獅子。宿舍區在辦公區的東面,是一連串獨立的院子。我們家和兩位副秘書長住在二堂,冀貢泉住在三堂。在我看來,這個院子裏的人都特別好,一個個慈眉善目,經歷非凡,對革命有功,各顯風流。冀老總是穿一身不大合體的藏藍色呢料中山裝,顯得比較低調。這可能與他是教授出身有關。冀老的夫人是知識女性。當時機關食堂分大灶和小灶,冀老夫婦自己不做飯,每天在食堂吃小灶。我中午放學回家,經常看到冀老留着銀白色的長鬚,即便吃飯也是渾身儒雅。這時,冀夫人總是坐在他的身旁,一邊細嚼慢嚥,一邊竊竊私語。那種“老來伴”的幸福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