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城之圍

鎖定
冀城之圍,是於中國東漢末年發生的一場戰役,可稱涼州之戰,或冀城之戰,關西聯軍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冬,潼關之戰中戰敗後,馬超試圖復奪涼州的一場戰役。
名    稱
冀城之圍
地    點
漢陽郡治冀城
參戰方
馬超軍;曹操軍
結    果
馬超獲勝,割據隴上諸郡
主要指揮官
馬超

目錄

冀城之圍背景介紹

聯軍解體後,馬超退回上邽,準備對抗曹操蘇伯等在河間作亂,曹操決定率主力平叛,給了馬超復甦的時間。馬超逐漸恢復元氣,再次對當地氐族施加很大的影響。馬超為抵抗曹操,招募了很多羌胡士兵,也從漢中張魯處得到援軍。他計劃攻佔隴上全境,一年內,隴西地區除了漢陽郡治所冀城外,都投降了馬超的聯軍。 [1] 

冀城之圍圍城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馬超始圍冀城,但此舉被證明是困難的。即使涼州刺史韋康面臨人數上的絕對劣勢,其別駕楊阜卻率先守城,極大地激勵了守軍。楊阜招募到國士大夫、宗族子弟約千人,由從弟楊嶽統領,本人為楊嶽參謀。楊阜讓楊嶽在城牆上建立偃月營應對馬超圍城,等候東面援軍。但從正月到八月,毫無派來援軍的跡象,韋康因而派別駕閻温趁半夜出城試圖求助屯長安夏侯淵
但年邁的閻温不幸被馬超士兵所獲,馬超試圖對這位受尊敬的長者加以利用,逼他去城池前線告訴守軍長安相救無望。但這個固執的老人卻大喊:“東面大軍就要來了,在他們到來前挺住!”馬超因而問閻温是否惜命,閻温不答。因馬超長期不能打破城牆,想誘使有影響的閻温倒戈,又給了他一次機會,問他是否在城內有故人準備歡迎馬超,但這個老人仍不回答。馬超怒,深切斥責閻温。閻温起立説:“侍奉主君者只能為之死,而不能背叛之,你卻希望令一個長者説不義的話!我難道是一個苟且偷生的人嗎?”馬超無言以對,憤而殺之。 [2] 
目睹閻温之死,韋康和冀城太守嚇壞了,在繼續抵抗的事上猶豫了。儘管楊阜強烈反對投降,韋康開城門迎馬超入。馬超入城後,拘楊嶽,讓張魯部將楊昂殺韋康和冀城太守。

冀城之圍後果

圍城之初,曹操正在濡須口孫權,回到鄴城後,忙於建立曹魏公國。因此,他無暇派出援軍,直到八月才派夏侯淵領援軍赴冀城。夏侯淵部不知城池已陷,在冀城外200裏遭遇馬超部,夏侯淵戰敗。 [3]  此勝極大激勵了氐王千萬和興國氐王阿貴,他們與馬超結盟。馬超自稱徵西將軍、幷州牧。 [4] 
攻佔冀城後,馬超有了統領涼州大部和在那一帶施加影響的大本營。但馬超的成功不持久,楊阜聯絡一些韋康舊部將於建安十八年(213年)一同反叛馬超。最後,馬超、龐德和馬超的堂弟馬岱逃離涼州,投張魯。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閻温傳》:以涼州別駕守上邽令。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養等舉眾迎之。温止之,不能禁,乃馳還州。超復圍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温密出,告急於夏侯淵。
  • 2.    《三國志·閻温傳》:賊圍數重,温夜從水中潛出。明日,賊見其跡,遣人追遮之,於顯親界得温,執還詣超。超解其縛,謂曰:“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若從吾言,反謂城中,東方無救,此轉禍為福之計也。不然,今為戮矣。”温偽許之,超乃載温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稱萬歲。超怒數之曰:“足下不為命計邪?"温不應。時超攻城久不下,故徐誘温,冀其改意。復謂温曰:"城中故人,有欲與吾同者不?”温又不應。遂切責之,温曰:“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超遂殺之。
  • 3.    《三國志·夏侯淵傳》:馬超圍涼州刺史韋康於冀,淵救康,未到,康敗。去冀二百餘裏,超來逆戰,軍不利。汧氐反,淵引軍還。
  • 4.    《三國志·馬超傳》: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