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兵書閣與文星橋

鎖定
兵書閣及文星橋,位於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兵書閣村佔字巖組水口處,始建於清嘉慶年間。 [1]  [3] 
兵書閣與文星橋坐西朝東,南北通面闊19.2米,東西通進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側建有一座祠廟,總佔地面積為420平方米。兵書閣和文星橋的獨特建築風格,在通道侗族建築史上亙古未有。文星橋是吳氏家族乃至周邊地區對文曲星文天祥的紀念和敬仰,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兵書閣作為兵書收藏館,也是文化的信奉,具有重要科考價值。 [3] 
2013年3月5日,兵書閣與文星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兵書閣與文星橋
地理位置
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兵書閣村佔字巖組水口處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42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262-3-56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兵書閣與文星橋歷史沿革

清嘉慶年始建兵書閣,時為雙坡屋面單層民居建築。
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資,重建兵書閣和文星橋。 [3] 
2018年1月9日,通道侗族自治縣文物局完成兵書閣與文星橋保護規劃編制。 [4] 

兵書閣與文星橋建築格局

兵書閣與文星橋坐西朝東,南北通面闊19.2米,東西通進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側建有一座祠廟,總佔地面積為420平方米。
兵書閣和文星橋的獨特建築風格,在通道侗族建築史上亙古未有。濃厚的民族文化韻味,在漫長曆史中,磨礪迄今,數百年不衰,為侗鄉苗寨文化代表。 [3] 
兵書閣與文星橋

兵書閣與文星橋主要建築

  • 兵書閣
兵書閣是屬於集橋、亭、閣、殿為一體的古建築羣系。兵書閣系穿鬥與抬梁混構純木件樓閣式古建築。重建後在原閣殿的明間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層六角翹角檐攢尖葫蘆頂式樓閣,使其整新俾宇。 [3]  兵書閣木質樓梯,三層已無樓板,屋頂縱橫的梁、檁、椽及青瓦相握,沒有可上的階梯。 [5] 
  • 文星橋
文星橋東頭是雙肩庶殿頂蓋八字門坊入口;西端與山欹側,建單檐庶殿頂門坊作出口;橋中部建重檐歇山頂式閣樓,構成整長19.2米的廊橋,此橋不架於水上,而立於陸地,頗有建築特色。文星橋無墩,無拱券,呈亭閣式木結構廊橋。屋面覆以青瓦,橋廊為四柱三間排架,橋東頭建雙肩廡殿頂,開扇形門坊為入口;橋西端建單檐廡殿頂,以八字門坊為出口,沿青石踏步直登南嶽廟,廟內供奉着文曲星;橋中部建重檐歇山頂閣樓,橋廊臨村一側用青石壘砌成護牆。 [3] 

兵書閣與文星橋歷史文化

  • 傳説軼事
傳説兵書閣村年長的村民都經歷過這樣一件“奇事”:2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風雨交加。南嶽廟邊的一棵古樹的樹幹被巨雷劈斷,樹幹下方是兵書閣的屋頂,下墜的樹幹眼看就要砸穿頂棚,突然一股狂風吹來,樹幹落在閣樓以外的平地。從此,村民堅信,兵書閣的平安度險,是得到了文曲星的庇佑。 [3] 
  • 傳説軼事
文星橋與文天祥關係密切,從兵書閣吳氏族譜可知文天祥為其家族寫過跋文。吳氏家族祖籍江西,後搬遷於此,再結合兵書閣碑文“聊以壯觀瞻雲宋將以旋地軸”中的宋將足以表明橋中的“文星”即為文曲星文天祥。 [3] 

兵書閣與文星橋文物價值

文星橋是吳氏家族乃至周邊地區對文曲星文天祥的紀念和敬仰,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兵書閣作為兵書收藏館,也是文化的信奉,具有重要科考價值。 [3] 

兵書閣與文星橋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兵書閣與文星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兵書閣與文星橋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兵書閣及文星橋位於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兵書閣村佔字巖組水口處。 [1]  [3] 
  • 交通指引
縣溪鎮人民政府距離兵書閣及文星橋8.8千米,駕車約19分鐘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