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瓣圓囊壺

鎖定
六瓣圓囊壺原是仿景德鎮的明永樂竹節形把壺, [1]  壺身分六淺瓣,配以壺蓋,壺嘴及壺把皆起筋紋,以上下兩節塑造而在壺肩相接。
中文名
六瓣圓囊壺
分    類
紫砂壺

目錄

六瓣圓囊壺簡介

壺以黝黑紫砂製作,摻以金砂閃點。壺底刻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八字楷書款。民國二十六年出版的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考》考證其為:“姓,名供春”。江蘇宜興人。吳仕(字克學,號頤山,宜興人。正德丁卯(1507)發解元,甲戌(1514)進士,以提學副使擢四川參政)家僮。

六瓣圓囊壺記載

明朝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正始》︰“供春,學使吳頤山家青衣也。頤山讀書金沙寺中,供春於給役之暇,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摶胚,茶匙穴中,指掠內外,指螺文隱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現節腠,視以辨真。今傳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世以其系龔姓,亦書為龔春(人皆證為龔,予於吳冏卿家,見時大彬所仿,則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訟雲。)”。
當時,江南飲茶之風正盛,文士雅集,品嚐佳茗,作對吟詩,故必需雅器,如供春所制的紫砂茗壺更為合用,非一般家庭用器的粗大可比。同時,更展開了文人與陶工的合作,文人為陶工題名款或畫梅竹,而陶工便依之刻銘或刻花,所以,這件供春壺上款字書法並非出於供春手筆,該銘文筆法富晉唐貼意,顯然是文士仿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筆法,而歐體書法是明代文人所喜愛的。此壺現藏香港茶具文物館。真偽待考。
供春作品目前存世只有兩件:一件樹癭壺,今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另一件六瓣圓囊壺,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