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路景觀

鎖定
公路景觀是景觀工程學(又稱公路美學)的研究內容。為了造成良好的公路景觀而作出各種安排稱為公路景觀設計或公路環境設計。 [1] 
中文名
公路景觀
外文名
highway landscape
別    名
公路美學
相關學科
景觀工程學
目    的
造成良好的公路景觀

公路景觀基本介紹

公路景觀即指:展現在行車者視野中的公路線形、公路構築物和周圍環境組成的圖景。行車者的視野是隨着運行的車輛不斷向前移動的,所以公路景觀是一種動景觀。這種景觀對行車的安全和乘員的舒適影響很大。 [1] 

公路景觀目的

公路建設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實踐創造活動之一,它為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交通便捷與安全的享受,而且還有視覺上的愉悦和審美情趣上的滿足。尤其在當代條件下,隨着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人們對公路景觀美學質量及行駛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條公路的修建,從選線、勘測設計、土石方開採到施工的整個過程,難免對沿線自然和人文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以最小的影響,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使各種景觀和公路工程結構物達到有限的協調,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就是我們進行景觀學研究的目的。

公路景觀建設原則

公路景觀建設是指對公路用地範圍內及範圍外一定寬度的帶狀走廊裏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保護、利用、開發、設計與完善的全過程。它是實現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質量、延續歷史文脈、弘揚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將所有的道路景觀要素巧妙和諧地組織起來的一種藝術。景觀建設一般遵循如下的幾點基本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公路建設必須注意對沿線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的永久維護和利用,既有利於當代人,又造福於後代人;
(2)動態性原則:要結合沿線的實際情況和環境,不斷賦予公路景觀環境新的內容和意義;
(3)地區性原則: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徵,氣候氣象特徵,社會環境特徵,不同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及審美觀念;
(4)整體性原則:將公路本身與沿途地形、地貌、生態特徵和自然及人文景觀統一規劃和設計;
(5)經濟性原則:從經濟實用的角度出發,保護沿線的生態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並滿足交通運輸的需求。

公路景觀景觀設計

在早期,人們在修築公路中就開始注意利用天然景物以增加旅行的情趣,但只是作為一種附帶要求。美國於1917年開始組織公路定線工程師和園林建築師等協作設計園林公路景觀。 [2] 
初期的公路景觀設計
主要是在現場勘察中考慮公路線形與地形地物的配合協調,注意保護和利用沿線景物。30年代,德國工程師開始研究高速公路線形的美學,應用線形模型來檢查並修正空間線形(立體線形),使其順適;還用手描透視圖法來觀察、衡量擬建公路與周圍天然景物是否協調,然後進行調整。
中期的公路景觀設計
後來,許多國家都採取措施改善原有國家幹道,特別是高速公路的景觀;在建造新路時,或與工程設計結合進行或專門進行景觀設計。此外,還開展公路景觀設計研究,制定有關的規範和法律。公路景觀設計手段也逐步改進,如立體線形模型由紙模發展到釘模(在反映路線高程的釘頭上放置橡皮帶以表示路線帶)和塑料模板;應用光學投影原理人工製作透視圖。
最新的公路景觀設計
1963年法國公路工程師開始應用電子計算機繪製公路骨骼狀透視圖。經過其他國家的不斷改進,電子計算機已經可以產生能顯示出從任何觀察點看到的擬建公路情景的透視圖。這種透視圖還可以與航攝地面照片製成複合圖,從中可以看到公路與周圍環境配合的情況。將一幅幅透視圖連接起來攝成電影,即可從銀幕上看到車輛在擬建公路上行駛的情景,從而可以全面檢查公路線形及其與周圍景物的配合情況。
但是,這種檢驗方法仍然停留在通過觀察進行分析的階段,尚無法進行定量控制,而且由於成本太高,不能作為常規應用手段。

公路景觀設計要求

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公路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
①公路平、縱、橫線形協調,使空間線形順適,無突然轉折,讓行車者看到公路的連續性,增強安全感,從而能鎮靜自如地在公路上驅車。
②使公路及其構築物與周圍環境融成一體,併為周圍環境增添美感。要求在設計和施工中避免大填大挖,使路線環繞天然景物或突出的地形,而不破壞地形和景物的完整。公路橋樑等人工構築物的造型應與周圍景物協調。
③公路交通設施如行道樹、交通標誌、道路交通標線、交通信號、照明設施等均應佈置得體,起自然誘導行車的作用。行道樹過密、過近就有可能阻礙視野;對有礙觀瞻的物體,則應適當遮蔽。
公路景觀設計是以公路工程學、建築藝術、交通心理學、生態學和園林學等學科為基礎的,設計工作往往需要有這幾方面專家參加。(見彩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