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里橋遺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八里橋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鄉大程莊村,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夏朝時期的古遺址。 [1]  [5] 
1994年,發掘八里橋遺址,發掘灰坑17個,出陶器石器和獸骨等遺物。所出陶器中夾砂陶明顯多於泥質陶,陶色以灰陶為多、黑陶次之,並有一定數量的褐陶;紋飾以繩紋居多,另見附加堆紋、弦紋、壓窩紋、雞冠耳、花邊口、刻槽等裝飾。以鼎、夾砂深腹罐、大口尊、小圓腹罐、花邊口沿、刻槽小罐、豆、爵、盆、甕、缸等構成典型器物羣,這些文化特徵表明遺址時代屬二里頭文化三期。2005年,再次進行鑽探發現卜骨、陶器(部分有刻劃符號)、石鉞、石斧、玉斧、白陶爵等遺物,由此説明八里橋遺址是二里頭文化時期一個等級較高的聚落。八里橋遺址的鑽探和發掘為豫西南地區夏商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寶貴資料。 [4-6] 
2013年5月,八里橋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八里橋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鄉大程莊村
所處時代
夏朝
佔地面積
約 1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00-1-3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八里橋遺址歷史沿革

1975年,方城八里橋發現夏代遺址。 [3] 
1983年,八里橋遺址所屬券橋鄉在此建磚窯廠,使該遺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5] 
1986年,八里橋遺址出土象徵諸侯王權的石鉞。 [3] 
1994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南陽文物研究所、方城縣博物館聯合對八里橋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3]  [5] 
八里橋遺址 八里橋遺址
2005年,再次進行鑽探八里橋遺址,發現卜骨、陶器(部分有刻劃符號)、石鉞、石斧、玉斧、白陶爵等遺物。 [6] 

八里橋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八里橋遺址位置圖 八里橋遺址位置圖
八里橋遺址位於方城縣城南約4千米的潘河西岸,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豫西南地區已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一處二里頭文化遺存,文化內涵豐富,主要遺物有陶器、石器和獸骨等,器物年代“相當於二里頭文化三期”。 [3] 
地層堆積
第1層:耕土層,因早年施行過深翻,所以較深。厚0.5~0.7米。黃褐色土,土質疏鬆,含細沙,包含有瓷片、石塊、漢磚、陶片等。
第2層:黑褐色粘性土,夾雜黃色顆粒和零星紅燒土塊,土質較硬。厚0.1~0.35米。內含有陶片、石塊、碎骨等。陶片中可辨器形有鼎、盈、缸、爵、豆、罐、花邊罐、盆、大口尊、器蓋等,多飾有繩紋。
第3層:黑褐色膠結土,微泛紅色,土質較硬。厚0.2~0.35米。其中含有細小紅燒土塊,炭粒和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鼎、罐、缸等。
第3層以下為生土。 [5] 
遺蹟
灰坑,共發現17個。除H4開口於第1層下外,餘皆開口於第2層下,打破生土。灰坑均口大底小,口部有圓形、橢圓形、近方形、不規則形。剖面結構多為直壁平底,次為鍋底或尖底。一般深1米多,最深者達2米多。 [5] 
小溝,發現1條(G1)位於T1南部,開口於第2層下,打破H6、H15。平面大體是東西走向。口寬0.4~0.8米、底寬0.25~0.55米,深0.3米。溝內填黑土,包含物有石塊、陶片等,陶片中可辨器形有鼎、罐等。 [5] 

八里橋遺址文物遺存

陶器
白陶爵
白陶爵(4張)
八里橋遺址出土遺物中,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另有夾砂黑陶紅褐陶及部分泥質陶,製法為輪制、手製。紋飾以粗繩紋為主,其次為附加堆紋、弦紋、雲雷紋等,尤其重要的是在一陶片內壁發現有刻劃符號,而在另一採集的陶器上有疑似“文字”的發現。器形主要有大口尊、夾砂罐、鼎、豆、花邊罐、爵、器蓋等。 [3]  [6] 
石器
石鉞 石鉞
石器中有大量石斧及礪石,另外方城縣博物館曾在八里橋遺址採集到一件石鉞。從整體看,其文化特徵與中原二里頭類型文化三、四期相似。 [3]  [6] 
陶器上的刻劃符號
陶器殘片照片和文字拓片
陶器殘片照片和文字拓片(8張)
八里橋遺址發現的陶盆殘片、陶且(祖)和卜骨上的“刻劃符號”,是所知二里頭文化遺址已發現內容最豐富、也最為重要的文字資料。 [3]  [6] 

八里橋遺址研究價值

八里橋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晚期夏文化分封制以及探討“少康之子曲烈”的封地“曾”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1] 
八里橋遺址文字資料的發現和釋讀,對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和二里頭文化的性質以及姒姓曾國的歷史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3] 

八里橋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八里橋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八里橋遺址旅遊信息

八里橋遺址地理位置

八里橋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鄉大程莊村。

八里橋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八里橋遺址,路程約5.1千米,用時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