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兔毫盞

鎖定
建窯兔毫盞是宋代福建建陽窯燒製的黑釉茶盞(建盞)中的窯變類名貴品種,是以其如絲似毫的窯變色彩流紋命名的。 [1]  除了建窯之外,宋代耀州窯黑釉、浙江臨安天目窯黑釉、四川達州窯黑釉盞、都有呈現各色兔毫紋 [2]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
兔毫盞
所屬年代
類    別
陶瓷
所屬地區
福建南平

目錄

兔毫盞簡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北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北宋
建窯是宋代名窯之一,位於福建建陽縣水吉鎮後井村一帶,所產黑釉瓷盞俗稱"建盞".建盞中以漆黑髮亮的烏金釉和變幻莫測的兔毫釉為主,尤以兔毫釉更具盛名,故又稱"兔毫盞"” [3] 
現藏日本國 現藏日本國
宋代飲茶用盞之一。造型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御”或“進貢”字樣。它的胎體厚實、堅緻,色呈淺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盞為主。
兔毫盞是一種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建窯燒造的最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極為流行,這與當時的飲茶風氣有關。宋代茶葉是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之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入茶碗內,再衝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層白色的沫。宋代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愛“鬥茶”,即品評茶葉質量的好壞。 [4] 

兔毫盞其他信息

1969年經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倡導,經國內有關陶瓷研究所多方協作,建窯成功燒製出了仿古建窯特產兔毫盞。以盞身內外顯現帶結晶的細長兔毛狀紋為特徵,每條細紋均閃銀花色。根據盞之微妙不同又分稱“天目盞”、“金兔毫”、“銀兔毫”。
參考資料
  • 1.    陳興新. 走近建窯兔毫盞[J]. 收藏界, 2011, 000(005):72-74.
  • 2.    張志剛, 鄧澤羣,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中國. 宋代金鳳窯兔毫盞研究[J]. '12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 2013.
  • 3.    正同,建強,玉亭. 建窯兔毫盞[J]. 古今農業(2期):88-88.
  • 4.    楊寄林.中國中小學生百科全書:哈爾濱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