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洛狄烏斯·阿爾拜努斯

鎖定
克洛狄烏斯·阿爾比努斯(拉丁語:Decimus Clodius Ceionius Septimius Albinus Augustus,約150年-197年2月19日),或譯為阿爾拜努斯,是一位羅馬將軍、元老和爭位者,他在193年至197年間多次宣稱皇位。在193年佩蒂納克斯皇帝被禁衞軍殺害後的動亂時期(詳見「五帝之年」),他被不列顛尼亞和西班牙行省(包括現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軍團擁戴為皇帝。196年,阿爾比努斯再次宣佈自己為皇帝,次年,他最終被塞維魯擊敗並死亡。 [1] 
本    名
克洛狄烏斯·阿爾拜努斯
出生日期
150年 [1] 
逝世日期
197年2月19日 [1] 
英文名
Decimus Clodius Ceionius Septimius Albinus Augustus [1] 

克洛狄烏斯·阿爾拜努斯早期生涯

阿爾比努斯出生於阿非利加行省的哈德魯邁圖姆(今突尼西亞的蘇塞),屬於著名的望族凱奧尼亞家族。他身材高大,頭髮凌亂而捲曲,前額寬大,説話嗲聲嗲氣,嗓音近乎閹人,由於他的膚色異常白皙, [2]  他的父親凱奧紐斯為他起了Albinus這個名字,意為白色。他從小參軍,表現出了對軍事的熱愛,並且表現出色,尤其是在175年,阿爾比努斯參與了平定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叛亂的戰爭。馬可·奧勒留皇帝在兩封信中承認了他的功績,在信中稱阿爾比努斯為「阿非利加人」,説他長得不太像他的同鄉,並説他的軍事經驗和嚴肅的性格是值得稱讚的。皇帝同時宣告,如果沒有阿爾比努斯,比提尼亞的軍團將會向卡修斯倒戈,還計劃讓阿爾比努斯出任執政官。
康茂德皇帝給予阿爾比努斯在比利時高盧行省的指揮權,之後又加上了不列顛尼亞的指揮權。之後,一個虛假的流言指出康茂德已死,於是阿爾比努斯對不列顛尼亞的軍隊發表訓話,譴責康茂德是一個暴君,而他的死對帝國來説,正是恢復元老院在共和時期的權力和地位的時機。元老院對此非常滿意,但康茂德很憤怒。皇帝派遣朱紐斯·塞維魯解除阿爾比努斯的指揮權。但實際上,直到193年康茂德被殺害時,阿爾比努斯仍掌握着指揮權。 [1] 

克洛狄烏斯·阿爾拜努斯塞維魯和阿爾比努斯的合作

新皇帝佩蒂納克斯不久被禁衞軍殺害,禁衞軍首領埃米琉斯·萊圖斯和他的手下將皇位「拍賣」給了富有的元老尤利安努斯,使他成為新皇帝。但各行省的駐軍聞訊後立即表達了不滿,並開始擁戴自己的皇帝:奈哲爾被敍利亞軍隊宣佈為皇帝;塞維魯被伊利庫姆和潘諾尼亞的軍隊擁立;不列顛和高盧的軍隊擁戴阿爾比努斯為帝。
在隨後的內戰中,阿爾比努斯一開始與佔領羅馬,殺死尤利安努斯的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結盟。阿爾比努斯在自己的名字裏加入了「塞普蒂米烏斯」,並接受了凱撒的頭銜。兩人於194年共同擔任執政官。在三個不列顛軍團和一個西班牙軍團的支持下,阿爾比努斯維持了對帝國西部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塞維魯鞏固了自己對羅馬的控制後,首先出兵進攻東部的奈哲爾。194年,奈哲爾兵敗身死。196年,他在拜占庭城的殘餘勢力被消滅。之後,塞維魯決心讓自己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主人。阿爾比努斯意識到了形勢的危險,準備組織抵抗。塞維魯的信使試圖刺殺阿爾比努斯,但沒有成功。最後,他組織起了一支約15萬人的軍隊。 [1] 

克洛狄烏斯·阿爾拜努斯稱帝

196年秋天,阿爾比努斯得知塞維魯已指定其長子卡拉卡拉為繼承人,並給予他凱撒頭銜。塞維魯還説服元老院正式宣佈阿爾比努斯為羅馬帝國的敵人。阿爾比努斯的一切幻想都化為泡影,他動員了不列顛尼亞的軍隊,正式稱帝(尊名:英白拉多·凱撒·德基穆斯·克勞狄烏斯·塞普蒂米烏斯·阿爾比努斯·奧古斯都),帶着不列顛尼亞的大部分軍隊渡過海峽到達高盧。他擊敗了塞維魯的將軍維利烏斯·盧普斯,掌控了高盧的軍事資源。但儘管他將盧格杜努姆(今里昂)作為總部,駐守萊茵河的軍團仍拒絕向他效忠。 [1] 
197年2月19日,阿爾比努斯在盧格杜努姆與塞維魯的軍隊決戰。經過激烈的戰鬥,阿爾比努斯被擊敗,自殺身亡。也可能是被俘虜後,按照塞維魯的命令被處決。塞維魯命人把阿爾比努斯赤裸的屍體放在他的面前,騎馬踐踏屍體,最後一次羞辱他。阿爾比努斯的妻子和兒子最初被塞維魯赦免,但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將他們也斬首。阿爾比努斯的無頭屍體與他被殺的家人的屍體一起被扔進了羅訥河。塞維魯把他的頭顱送回羅馬,以恐嚇他的支持者。他還寫了一封無禮的信,嘲笑元老院對阿爾比努斯的忠誠。盧格杜努姆遭到掠奪,阿爾比努斯的支持者遭到塞維魯的殘酷迫害。 [1] 
阿爾比努斯有一個或兩個兒子,在塞維魯的命令下與母親一起被處決。據説他曾撰寫過關於農業的論文和一系列邁爾斯傳奇。 [1] 
參考資料
  • 1.    Clodius Albinus  .Clodius Albinus[引用日期2023-01-04]
  • 2.    埃利烏斯·斯巴提亞努斯.羅馬君王傳.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