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祿世居

鎖定
光祿世居,又稱光祿圍,是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沙田鎮蕭屋村下樓村的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建造者是沙田隔瀝蕭氏開基祖蕭隆興的三兒子的後代。
圍屋(圍村)坐西南向東北,總面闊67.4米,總進深45.7米,佔地面積3080.18平方米,由泮池、禾場、前圍、堂屋、橫屋和角樓組成。 [1] 
中文名
光祿世居
別    名
光祿圍
地理位置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沙田鎮蕭屋村下樓村
建築類型
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客家圍堡、客家圍寨
文保級別
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民居類型
客家民居

目錄

光祿世居古蹟介紹

光祿世居
光祿世居正面中間開有一個大門,兩側靠近角樓邊,開有兩個小門。在大門兩旁置放了一對朝東的石獅子,大門上方塑有“光祿世居”大字匾額。從大門進入,為兩層樓的門廳,過了門廳便是天街,兩側開有橫門。天街後為堂屋,在堂屋大門兩側貼着一副對聯:“八葉蓮芳,世守規模光梓里;五荊衍慶,家傳孝友耀門庭”。上聯指的是唐代初年大臣蕭瑀家族為官的股室。蕭瑀祖籍南蘭陵,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之後嗣。他性情耿直,是非分明,在唐太宗時,官尚書左僕射(宰相),封宋國公。伺候,他家族中八代任宰相;唐玄宗時,侄孫蕭嵩任宰相;唐肅宗時,蕭嵩的兒子蕭華任宰相;唐德宗時,蕭嵩的孫子蕭復任宰相;唐穆宗時,蕭華的孫子蕭俛任宰相;唐懿宗時,蕭華的孫子蕭仿任宰相;唐懿宗時,蕭復的孫子任宰相;唐僖宗時,蕭復的曾孫蕭遘任宰相;後梁時,蕭仿的孫子蕭頃任宰相。
光祿世居 光祿世居
《新唐書》記載:“自瑀逮遘,凡八葉宰相,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下聯説的是明朝江西泰和蕭氏兄弟團結友愛的股室。蕭氏五兄弟是叔伯兄弟,老大叫蕭翀、老二叫蕭翴、老三叫蕭翐、老四叫蕭翪、老五叫蕭翬。他們敦敍友睦,休慼與共。白天出耕,晚上一起讀書鳴琴。後來蕭翴的父親蕭自成被誣陷,遭到牢獄之災。蕭翀説叔父年老,要代蕭自成服刑。蕭自成怒道:我哥哥早亡,僅有你獨子,你又沒有後代,怎麼可以替代呢?蕭自成被髮往滁州服勞役。蕭翀等五兄弟哭着商量説:叔父不能回來了,我們要同心共濟。於是,她安排老五蕭翬率子侄就學,老四蕭翪管理耕稼之事,老三蕭翐負責處理縣衙的事情,他與老二蕭翴前往滁州,打探叔父消息,並去京師,傾其家產,救贖叔父蕭自成。蕭家在泰和家中有塊空地,是蕭家兄弟們經常休息的地方,他們在這裏種了一株紫荊樹,結果長出了五根主幹,與五兄弟數同。大家感嘆道:過去只聽説田真兄弟三人,三荊同株的事,從未聽説有五荊同株。現在蕭氏兄弟,在患難之中,團結一心,以求家和。所以紫荊也生出五枝,送來吉祥之兆。從堂屋大門進入為一進前廳,置有木屏風相隔;二進為中廳,有四扇木屏門相隔;三進為上廳,置有神台,供奉祖先。光祿世居是一座規模較大、外觀保存基本完好的客家圍屋,為研究沙田蕭氏的家族史和清朝圍屋的建造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2015年2月,光祿世居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