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楚客

鎖定
光楚客,唐代棣州樂安郡人。
歷任廣州增城令、南海令、韶州司馬、廣州司馬、廣州都督府長史兼經略副使、嶺南五府安撫經略副使,右驍衞翊府右郎將兼檢校廣州都督府長史、後被貶藤州司馬,又升任邕州都督府長史、檢校邕州都督府都督兼開馬援古路使、安南都護府副都護、賀州刺史、檢校容州都督府都督兼經略使、安南都護府大都護、桂州都督府都督。
先後授朝散大夫、遊騎將軍、正議大夫、松滋縣侯。
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任安南都護府大都護,與朝庭派來的監軍楊思勖一起統兵平息安南梅叔鸞叛亂。
後在桂州都督府任上致仕。
本    名
光楚客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樂安郡
主要成就
平息安南梅叔鸞叛亂

光楚客人物生平

光楚客,唐代棣州樂安郡(山東省濱州市)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在貞觀至開元年間。
參加唐初科舉孝廉科考試及第,不久任西城尉。
後來到嶺南地區任職,歷任廣州增城令、南海令、韶州司馬。
約唐中宗李顯神龍年間(705-707),任廣州司馬。 [1] 
任上提拔為嶺南五府的廣州都督府長史兼經略副使,兼任嶺南五府安撫經略副使,並授朝散大夫。
因功授遊騎將軍,署理右驍衞翊府右郎將一職,兼廣州都督府長史。
後來因親人連累,被貶為藤州司馬。但不久即授朝散大夫,任邕州都督府長史。
未幾,提升為檢校邕州都督府都督,兼任開馬援古路使。
北轉安南都護府副都護、賀州刺史。
開元初年,因容山一帶越人經常叛亂,任光楚客為容州都督府都督兼經略使,授正議大夫。
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梅叔鸞據安南起事反叛,朝庭任光楚客為安南都護府大都護,率軍討伐梅叔鸞。 [2] 
開元中,任桂州都督府都督 [3]  ,後在任上致仕,封松滋縣侯。

光楚客主要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年(722年)八月,安南蠻渠首領梅叔鸞等起兵反叛朝庭,自稱“黑帝”,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兵馬,外結林邑(今越南中南部)、真臘(今柬埔寨)、金鄰等國,佔據海南,有眾四十餘萬人,圍攻各州郡縣,攻陷安南府(治今越南河內),妄圖將祖國版圖的一部分分裂出去。
奏章飛報唐玄宗,玄宗立即派遣宦官內常待、左監門尉將軍楊思勖為監軍,任命安南都護府(治今越南河內,轄境包括雲南的一部分,南及越南河靜、廣平省,東至廣西西部等地)大都護光楚客為經略招討使,率兵進討。兩人在嶺南(指五嶺山以南地區,今廣東、廣西地區)招募各少數民族子弟十多萬人,沿着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所開闢的故道,由龍州一帶隨山開道,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然兵從天降,殺向叛軍。
梅叔鸞突然聞聽朝廷大軍殺至,驚恐不安,毫無對策,只好束手就擒,被臨陣斬首。其他叛亂分子見首領被殺,羣龍無首,不戰而散。討逆大軍象風掃殘雲那樣,將叛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盡誅其餘黨而還,使這一企圖分裂祖國領土的陰謀破產。

光楚客軼事典故

户部侍郎薛季昶,因神龍政變後韋皇后勾結武三思打擊政變功臣所累,被貶官嶺南任儋州司馬。他在貶官之前,與昭州(今廣西平樂縣西)首領周慶立及廣州司馬光楚客不和,及接到貶黜儋州司馬的詔書後,覺儋州地近昭州,怕被周慶立殺害。想奏請朝廷去廣州,但又厭惡光楚客,就在他左右為難之時,張柬之等五人遇害的消息傳來,他知道自己也不能免禍。於是置辦棺槨,沐浴更衣,飲毒而終,葬於昭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