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師和尚舍利塔

鎖定
先師和尚舍利塔,又稱金禪寺舍利塔,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老爺山巔金禪寺內,是唐代的古建築遺存。 [2-3] 
先師和尚舍利塔始建於初唐時期。塔是方形平面,塔檐層數為九層的密檐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整體塔身輪廓挺拔,檐部出挑短促,檐下簡潔不做雕飾,塔身逐層向上收分,形成錐形塔體,造型古樸。該塔塔內中空,為典型的筒體結構,從一層塔身門洞處可直接看到塔頂,且塔內條磚壘起規整,結構簡練。塔剎為2018年修繕時補修。塔座採用紅砂岩石壘砌,除第三層塔身用方形磚板包砌外,其餘塔體均採用規整統一的青條磚材料。先師和尚舍利塔是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於一身的特殊的建築類型,先師和尚舍利塔的簡約質樸手法,表現出早期磚塔的藝術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先師和尚舍利塔是山西早期小型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是長治地區此類磚塔之罕例。 [2-3] 
2013年5月,先師和尚舍利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先師和尚舍利塔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老爺山巔金禪寺內
所處時代
唐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67-3-06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先師和尚舍利塔歷史沿革

先師和尚舍利塔始建於初唐時期,重修於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時保持了原有的建築形制。 [2] 
先師和尚舍利塔 先師和尚舍利塔
2018年,進行了修繕。 [2] 

先師和尚舍利塔建築格局

先師和尚舍利塔是方形平面,塔檐層數為九層的密檐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整體塔身輪廓挺拔,檐部出挑短促,檐下簡潔不做雕飾,塔身逐層向上收分,形成錐形塔體,造型古樸。該塔塔內中空,為典型的筒體結構,從一層塔身門洞處可直接看到塔頂,且塔內條磚壘起規整,結構簡練。現存高度為12.84米(從塔座地平線到塔剎),其中塔剎為2018年修繕時補修,原塔殘損,殘高約為10.55米。塔座採用紅砂岩石壘砌,高0.98米。除第三層塔身用方形磚板包砌外,其餘塔體均採用規整統一的青條磚材料。
先師和尚舍利塔
先師和尚舍利塔(1張)
先師和尚舍利塔塔體壁面雕有門窗裝飾,一層南面闢有一道方形門洞,由此可以進入到塔內;二層及以上層塔身均不闢門窗。一層塔身做有側腳,其餘塔層則不做側腳;各級塔檐和塔身水平尺寸逐層遞減,內收尺寸值變化相對穩定,但變化無規律。塔檐水平收分變化值也較為穩定,因此各層的檐角連線近似平直。塔頂部分保存較好且形制特殊;最底層是在九層塔檐的基礎上砌築了約0.18米的基座墊高;其上出挑了1匹磚厚的疊澀,上承4匹磚的正疊澀,形似塔檐上疊澀。最高層疊澀上遺存有高約20釐米殘破的平台。 [2]  [3] 

先師和尚舍利塔文物遺存

雕刻
先師和尚舍利塔雕刻
先師和尚舍利塔雕刻(3張)
先師和尚舍利塔塔體壁面雕有門窗裝飾,一層南面闢有一道方形門洞,方門兩側各開一個方形直欞盲窗;一層東、西面中間雕有高約60釐米的假隔扇板門,但板門不落地,懸在壁面中部,上部格心為斜菱紋,下部裙板為豎條形,兩側為方形直欞盲窗;一層北面中間的假門雕飾毀壞,兩側假窗做法與其他面做法相同。 [2] 

先師和尚舍利塔文物價值

先師和尚舍利塔是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於一身的特殊的建築類型,先師和尚舍利塔的簡約質樸手法,表現出早期磚塔的藝術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先師和尚舍利塔是山西早期小型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是長治地區此類磚塔之罕例。 [3] 

先師和尚舍利塔保護措施

先師和尚舍利塔遺址碑 先師和尚舍利塔遺址碑
2013年5月,先師和尚舍利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先師和尚舍利塔旅遊信息

先師和尚舍利塔地理位置

先師和尚舍利塔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老爺山巔金禪寺內。 [2]  [3] 

先師和尚舍利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先師和尚舍利塔,路程約25.5千米,用時約45分鐘。
參考資料